积极参与房地产项目纾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孔海丽 上海报道
8月4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23届年会”上海场现场,中指研究院和21世纪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了《房地产行业竞争格局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通过对房地产“新势力”的研究,展望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新势力”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及未来市场格局的变化,在行业转折的关键时期,用丰富的数据和详实的案例,给出观察和判断,以供行业参考。
其中,关于房地产领域的新玩家,报告分析了AMC(资产管理公司)在盘活资产、支持房地产项目纾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周期,房企销售回款出现大幅下降,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评级下调,导致再融资难度增加,叠加偿债高峰到来,房企现金流动性面临巨大挑战,部分民营房企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出现公开债务违约。受市场下行、债务违约等因素影响,多地出现项目停工、交付困难的问题。2022年7月,监管层提出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出险房企风险处置和项目纾困。
其中,监管部门鼓励AMC参与房企资产处置与项目纾困。2022年1月,金融监管部门召集几家全国性AMC开会,研究AMC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参与风险房企的资产处置、项目并购及相关金融中介服务。2月,银保监会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AMC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独特功能优势、助力化解金融风险相关政策措施。随后,中国东方与中国长城资产先后获批发行100亿元的金融债券,主要用于重点房地产企业优质项目的风险化解及处置。
AMC具有参与房地产行业资产处置的丰富经验。报告指出,AMC核心业务为不良资产经营,其中不良债权资产来自金融与非金融两类,经营模式主要有收购经营和收购重组两种。收购重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非金融类企业,房地产项目即属于此类。AMC参与房地产行业资产处置已有较长时间,且房地产行业在收购重组不良债权资产中所占比重始终为最高。以两大全国性AMC中国信达与中国华融为例,两家AMC收购重组不良债权资产中房地产行业近五年占比一直高于40%,远高于制造业、建筑业等其他所有行业。从人才角度看,AMC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具有多年房地产领域经验;从机构设置看,全国性AMC旗下多具备房地产业务平台,对地产业务有全面了解;从项目实操看,北京万柳书院等知名地产项目早年均由AMC参与处置。
当前,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已形成“全国+地方+外资+民营”的格局。其中,“全国”指5家全国性AMC:中国信达、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及中国银河。“地方”为地方性AMC,根据银监会规定,每省最多可设置两家地方性AMC,计划单列市也可设置一家。根据相关行业数据,截至2021年底,经银保监会公布名单的地方性AMC共有59家。“外资”为2020年2月后开始进入我国的外资AMC,“民营”指非持牌AMC,主要参与二级市场从持牌机构处收购不良资产。由于大多数地方性AMC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目前参与企业层面纾困的大部分都是全国性AMC。
按照参与对象,AMC参与房企资产盘活主要可分为企业层面与项目层面。在企业层面,AMC可通过传统的债务重组方式参与房企纾困。而目前实践较多的案例出现在项目层面,AMC通过“出资+开发”的模式,由AMC负责不良资产处置与重组,房企负责再开发与运营。
具体来看,在项目层面由AMC自身出资或同时引入银团收购项目或对项目注资,AMC对不良债权进行谈判,对债务偿款金额、方式、时间等进行重组,再引入操盘方对项目进行再开发与运营,进而推向市场变现取得收益。此处操盘方可以是AMC旗下地产开发公司,也可以是头部房企、原出险房企或第三方代建平台。典型AMC参与项目纾困的案例有:信达系纾困中南深圳宝安区城市更新项目,其中中国信达收购项目不良债权并完成注资,信达地产与中南建设联合操盘;中国华融、中信信托纾困融创上海董家渡项目,完成股转交易后联合银团对项目注资用于该项目的开发、建设与运营,操盘方仍为融创。
中国信达近日召开的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暨党建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参与房地产市场、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增强转型发展信心。
(作者:孔海丽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