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专访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冰:为中巴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一带一路前沿舒晓婷 2023-08-04 19:26

王晓冰称,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接纳,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制造的信心信任提升,将为中企深耕海外市场提供更大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今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10周年。

10年来,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从基建、能源向数字、科技等各领域不断拓展。在基建领域,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之一。该项目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建,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和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具体实施。

北方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冰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建设是中巴两国战略性紧密关系下双方发展需求相吻合的成果,项目建成有助于推动当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也为中企“走出去”提供了运维方面的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10年,王晓冰称,北方国际将继续深耕巴基斯坦这一传统市场,参与到数字“一带一路”等领域的项目合作中,为中巴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 受访者供图)

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1世纪》:能否介绍下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的整体情况?

王晓冰: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位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旁遮普省首府拉合尔市,全长27公里。从项目推进情况来看,北方国际2009年与业主洽谈并开展技术方案等层面的规划,2013年依托价格最低、技术方案最优等优势中标,此后进入合同谈判。2015年4月签约后历经5年建设,项目于2020年10月竣工进入运营期。迄今,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实现1亿人次的运量。

《21世纪》:你觉得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对于各参与方的意义何在?

王晓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中,只有巴基斯坦与中国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建设正是两国紧密的战略性关系的体现。

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由中方提供融资支持,总投资约16亿美元,采用中国的标准、设计、装备、监理等全套中国体系。这反映出中国地铁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具有的国际先进水平以及中国的整体综合实力。

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建成对于改善当地城市交通运输意义重大。运行不到3年,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运量从每天7.8万人增至20几万人,运量接近饱和,体现了地铁规划与城市的需求相匹配。同时,伴随地铁开通,带动了全线26个站点周边地产开发和商业发展,促进了沿线区域的发展成熟。

在促进经济的同时,该项目还增加了就业。项目建设过程中提供了7000多个就业岗位,运营团队有1300个专业性的运营维护固定岗位,并带动2000多个服务性岗位。同时,伴随当地人专业技能的提升,为此后巴基斯坦城市地铁体系发展建立了人才储备。

《21世纪》:能否展开谈谈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对于北方国际的意义所在?

王晓冰:首先,北方国际从事城市交通建设项目已有30年。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是北方国际完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实施的首个项目,从标准层面具有一定示范性,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多国际潜在客户的青睐。

同时,此项目是中国公司首条在海外全天运营的地铁项目,是中企首次“走出去”从事运营服务、实现海外业务产业升级的项目,这有助于更多中国企业地铁运营服务“走出去”,提升中企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

同时,由北方国际、广州地铁集团和巴基斯坦DW公司组成的项目运营联营体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营维护服务提供了管理创新模式方面的经验借鉴。并且,该项目的本地化率达到98%,这为未来“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中企出海的项目本地化提供了参照。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企出海提供政策红利

《21世纪》:今年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你觉得“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对北方国际海外业务开展带来什么影响?提供了哪些机遇?

王晓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为包括北方国际在内的中企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国内政策层面对于中企的全方位支持,以及海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中企的认可。

一方面,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今后的各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从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公司提供了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引导以及资金安排,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的一系列项目为包括北方国际在内的中企出海提供了政策红利。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正由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提出要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北方国际开展海外业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另一方面,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日益增加,这为中国承包商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项目投标提供了支撑,也有助于提升中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与认可度。

《21世纪》: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除了我们已经谈到的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可否再谈谈别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王晓冰:2021年,北方国际投资承建的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投入运营。该项目总投资1.79亿欧元,总装机容量156兆瓦,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投资的首个新能源电力项目,对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未来北方国际海外市场重点聚焦中亚、欧洲

《21世纪》: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10年,你对北方国际继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有何想法与规划?

王晓冰:未来10年,北方国际将继续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市场。其中,巴基斯坦作为北方国际的传统市场,相关业务开发将继续走深走实,以城市交通项目为基础,不断发展延伸,参与到健康、环保、跨境光缆、数字化服务等更多领域的项目建设中。

此外,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正在从交通、能源走向农业、民生、数字信息等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具有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也将为北方国际的业务开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除了中国周边市场,我认为中亚地区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今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其间,北方国际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铁路钢轨合作项目。未来,公司在中亚地区的业务范围预计进一步拓展。

此外, 北方国际将重点开展在欧洲市场的项目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欧洲市场是高端市场,在欧洲投资和执行项目能体现出公司的综合实力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并且,由于市场规则比较明晰和规范,扩大欧洲市场业务也有助于北方国际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

《21世纪》:从你的经验来看,当前国际形势下中企出海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王晓冰:我认为挑战主要在于:全球经济增长或者说需求不足带来的商业层面的发展相对疲软;同时,一些欠发达国家的公共安全问题以及投资风险较大。

机遇则主要有:“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政策红利将继续发挥作用。同时,伴随中国各产业快速发展,装备制造、工程能力持续提升,中方与需求方的互补优势更加凸显,这将为中企出海带来更多机遇。世界各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接纳,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制造的信心信任提升,也将为中企深耕海外市场提供更大空间。

(作者:舒晓婷 编辑:和佳)

舒晓婷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记者

长期关注美股、拉美央行、农产品贸易,欢迎交流。(微信号:shuxiaotian1969;邮箱:shuxiaoting012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