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啤酒行业的利润率会提升一到两个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夏 成都报道
商务部8月4日中午发布2023年第29号公告,鉴于中国大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已无必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自8月5日起,终止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商务部相关公告,来自商务部官网)
过去三年,中国啤酒行业每年需要400万-500万吨大麦,八成以上的大麦需要进口。在2019年以前,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一大进口大麦来源国,中国七成以上进口大麦来自澳大利亚。2020年5月19日起,中国开始向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征收共计80.5%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原定征收期限为五年。
消息一出,华润啤酒(00291.HK)、青岛啤酒(600600.SH)、重庆啤酒(600132.SH)、燕京啤酒(000729.SZ)、ST西发(000752.SZ)、永顺泰(001338.SZ)股价集体上涨。 截至4日收盘,永顺泰、ST西发涨幅超过4%,华润啤酒上涨近3%,青岛啤酒、重庆啤酒涨幅超过2%,在酒类股中领跑。
啤酒股集体上涨
资深啤酒行业专家方刚8月4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评价,“双反”措施取消将对整个啤酒行业构成利好。
方刚解释,麦芽成本占到国内啤酒生产成本的10%-15%左右,而往年澳大利亚进口大麦又占到进口大麦七成以上,因此他预计对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的“双反”措施取消后,“整个啤酒行业的利润率会提升一到两个点”。
由于“双反”措施取消带动原料成本降低,从事麦芽生意的永顺泰也迎来利好。永顺泰去年年报显示,原材料成本占到主营业务成本的80%左右,其原材料大麦的采购价格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基础,受市场价格影响很大,由于澳大利亚大麦进口受影响,采购转向了加拿大、法国等地。
此前啤酒行业对澳洲大麦重回中国市场已有预期。今年4月,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华创食饮7月下旬发布的中期策略报告分析,若能通过取消反倾销税,国内啤酒企业成本利好有望持续两年大幅超预期。
过去三年,由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缺席,中国的大麦进口不得不转向其他国家,2020年乌克兰曾取代澳大利亚成为进口大麦第一大来源国,此后受国际局势影响,中国进口大麦前三大来源国变成了加拿大、法国、阿根廷。去年来自这三个国家的进口大麦占到进口大麦总量的88.6%。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近年进口大麦的价格显著上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海关总署数据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大麦510万吨,同比大涨35%,进口大麦累计金额130.8亿元,更是同比大涨62%。 而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全年进口大麦593万吨,对应金额约107.6亿元。
中酒协推动“双反”取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推动相关部门取消“双反”措施的过程中,中国酒业协会代表啤酒行业表达了重要意见。
共有73家啤酒制造、啤酒原料、啤酒装备和啤酒专业科研院所是中国酒业协会的成员单位。今年3月,中国酒业协会向商务部提交了《大麦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复审调查申请书》,主张中国大麦市场形势发生变化,请求商务部就继续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必要性进行复审,
并根据复审结果取消征税措施。
中国酒业协会指出,当前国内啤酒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国内啤酒消费市场对高端化产品的需求日趋旺盛,当下国产大麦产品的供应量无法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取消对原产于澳大利亚进口大麦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麦芽制造企业和啤酒企业的生产供应和成本压力,同时助力国产啤酒行业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多元化发展,推动国内啤酒行业形成健康稳定的竞争格局,提振疫情后国内啤酒市场的消费信心。
商务部4月公告同意进行复审,此后对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澳大利亚谷物贸易商会(Grain Trade Australia)、澳大利亚谷物有限公司(Grains
Australia Limited)等利害关系方寻求了意见,并对永顺泰、中粮麦芽公司等麦芽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
商务部调查后认为,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以来,全球大麦产量和库存出现下降趋势,而国内大麦需求呈现稳中有增趋势而且增长潜力巨大,国产大麦供应不足未见明显增长,进口大麦是满足下游需求的主要供给来源,下游用户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大麦采购渠道减少,国内市场大麦多元稳定供应风险上升,同时下游用户生产成本压力加大,取消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将对下游用户和消费者理由产生积极影响,符合公共利益。
事实上,由于多数酒企大麦全年锁价,铝材、瓦楞纸、玻璃等包材价格稳步下行,今年啤酒企业的成本上行压力已经有所缓解。华创食饮研报就指出,随着前期高价包材消化完毕,今年二季度起酒企成本压力明显减轻。
如今澳大利亚大麦有望重回中国,啤酒企业更可以放心了。
(作者:肖夏 编辑:林曦)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