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十强城市半年报:北京、成都首次跨越新台阶,卡位战杭州超武汉暂居上风

城市经济地理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 2023-08-09 21:12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   全国GDP十强城市“年中考”成绩单已全部出炉。

占据十强席位的城市依然稳固,TOP10城市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上海和北京在上半年双双迈上两万亿元台阶,其中北京是首次。处在“万亿俱乐部”第二梯队的有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5座城市,其中成都是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元关卡。

年中成绩公布后,各城市之间的排位赛悄然生变。苏州在一季度被成都短暂超越后,又重回到第6的位置,并将差距拉大;武汉在去年超越了杭州后,今年上半年又以不过百亿的差距在两地“卡位战”中暂居下风。

北京、成都迈上新台阶

从总量来看,上海和北京处于第一梯队,上半年GDP双双突破两万亿元大关,分别实现21390.17亿元和20621.30亿元,其中北京是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两万亿元,而上海则是重回两万亿元水平。

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5座城市为第二梯队,GDP在万亿元以上,其中成都在今年上半年首次突破万亿。除此之外,杭州、武汉、南京上半年GDP均在8000亿元以上水平。

 北京能在上半年迈上两万亿台阶,得益于经济全方面的回暖。从产业来看,上半年,北京第一、二产业增加值为负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0.3%,同时北京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但降幅相较一季度已经收窄6.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于北京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了6.6%的增速。

北京工业增加值出现负增长,医药制造业在其中的影响不容忽视。今年,疫情影响逐步消散,北京疫苗生产也恢复正轨。根据北京统计局披露,上半年,北京规上工业增加值中,若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影响,则增长4.6%,提高2.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上半年北京的规上工业回暖迹象明显,随着疫苗生产影响被逐步消化,北京工业增速也将回到常态。

相较北京,上海则是重回“两万亿俱乐部”。2021年,上海上半年GDP达到过20102.53亿元的水平。重回两万亿的上海也在上半年登顶全国城市GDP榜首。

在经济增速方面,上海的表现同样亮眼。经过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经济TOP10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依次为:上海(9.7%)、杭州(6.9%)、深圳(6.3%)、成都(5.8%)、南京(5.6%)、北京(5.5%)、武汉(5.0%)、广州(4.7%)、苏州(4.7%)、重庆(4.6%)。十强城市中共有5座城市跑赢全国平均线,上海经济增速在其中领跑。

上海增速领先,不排除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原因。2022年上半年,上海受疫情影响经济出现了较明显的负增长。但产业方面,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速14.2%,居十强城市之首。分数据来看,上半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8385.47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快2.8个百分点。

其中,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优势凸显。上半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分别增长69.8%、57.8%和33.1%,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回望一季度,西安曾以7.6%的增速在所有万亿GDP城市中领跑,也是凭借着新能源汽车这一张王牌。

除工业外,上海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上半年增速均在十强城市中位居首位,可见上海经济强劲的复苏势头。

成都今年上半年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实现经济总量10705.5亿元,居全国第七,在增速上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1%,在十强城市中仅次于上海。而服务业对于成都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更大,成都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8.3%,上半年成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1%。

具体来看,成都服务业中增长最为明显的为传统服务业。上半年,成都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7.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3.2%。与此同时,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比一季度加快5.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文旅、消费市场全面复苏,在大运会以及多个节假日的带动下,成都作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活力和韧性正在逐步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GDP十强城市消费增速均实现了正增长。同时,除北京和重庆外,其余8市的增速均高过全国平均线。从中也能窥见上半年全国经济复苏的特点,服务业全面复苏的势头强劲。

十强排位赛激烈角逐

十强城市半年报中另一值得关注的角度是各城市之间的“卡位战”。从排名情况来看,相较一季度,不少城市出现了排名上的变动。例如,苏州反超成都,重回第6。此外,武汉在2022年曾超越杭州,回到全国第8的位置,而今年上半年,武汉在与杭州的比拼中暂时落于下风,排在全国第9位。

“工业稳则经济稳”,曾在一季度被成都短暂超越的“最强地级市”苏州,同样是依靠工业重回到全国第6的位置。

上半年,苏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在十强城市中居第4位。具体来看,苏州的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近六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超过一季度。同时,苏州工业发展的新动能正在增强,汽车制造业受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产值增长15.6%;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光纤等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8%、35.2%、17.1%、14.8%。

杭州与武汉的“卡位战”也已经持续多年,二者是全国目前仅有的两个要在今年冲刺“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去年,走出疫情影响后的武汉经济明显提速,以113亿元的差距超越了杭州,重回到历史上第8的位置。今年一季度,杭州反超武汉,并拉开了超400亿元的差距。目前,杭州依然占据上风,但武汉的追赶势头明显,两座城市上半年的GDP差值仅有不到百亿元。

这两座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有所不同,杭州服务业优势明显,而武汉的优势是制造业。上半年,杭州服务业提速,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但武汉在工业上的增速却并不突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1%,36个行业大类中仅有近半数实现了正增长,并未突显出优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上半年GDP十强城市格局和排名情况来看,各个城市发力拼经济下,全国城市排位赛的竞争日趋激烈。但目前来看,出现排名变化的部分城市之间差距并不大,例如武汉在上半年已经将与杭州的差距缩小到不过百亿,在“卡位战”中暂居上风的城市能否在全年守住领先优势还未能下定论。目前的关键在于各地能否及时调整发力方向,补齐短板,同时进一步发挥专长,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突显优势。

当然,城市之间的竞争也不能只看眼前,要为长期的发展做好准备,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吴文汐,实习生梁艳琼 编辑:李博)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武汉,关注华中区域政经新闻,聚焦城市、能源、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