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银理财贺轶:银行理财子权益投资对投资标的质地的评估、安全边际的考量需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1资管+杨希 2023-08-17 22:0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上海报道

2023年8月12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和浦银理财联合主办、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特别协办、21世纪资管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承办的“2023 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虹口隆重举办。

在“价值投资进化论”圆桌讨论环节,招银理财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贺轶谈到了银行理财公司开展权益投资方面的思考。贺轶表示,招银理财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行动较早,是希望和公募基金公司的权益类股票基金走出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拼高弹性、高波动的赛道,而是会根据“固收+”产品的“+”部分制针不同的权益投资策略。

对投资标的质地的评估、安全边际的考量需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贺轶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市场环境。贺轶表示,去年以来海外地缘政治事件频发,美联储货币政策步入紧缩周期,对全球市场流动性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国内经济仍在“弱复苏”过程中,企业盈利回升弹性有限。目前来看,过去一段时间股票市场虽然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整体呈现调整态势。今年上半年,市场表现更加极致,而且板块轮动较快。

在谈及价值投资时,贺轶表示,应当看到价值投资的本质,“大家认为价值投资是绝对收益投资,也可能是低估值投资、逆向投资。但我想,低估值也好、绝对收益也好、逆向也好,更多是价值投资的展现形式,是结果。”贺轶表示。

贺轶认为,银行理财子权益投资,更多应以绝对收益投资为导向,这是由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特征决定的。理财产品客户相对公募基金客户来说,风险收益偏好较低,对回撤、波动的要求更加严格。

“理财客户对回撤、波动的要求非常严苛,银行理财子做权益投资,对投资标的质地的评估、安全边际的考量需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是银行理财子权益投资的特征。”贺轶说道:“回到日常工作中,我认为价值投资方法论是注重安全边际,加入更多逆向思考的权重。理财子权益投资应该是希望用减少错误的方式提高赚钱概率。

贺轶认为,价值投资的本质是选择优秀的企业,以具有安全边际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与企业共同成长,并分享投资回报。贺轶进一步表示,坚守“能力圈”也是获取长期稳定回报的基础,他会重点关注具有相对成熟和清晰的商业模式,竞争格局和企业“护城河”相对比较清晰的企业。

如何做好权益资产配置

相比同业,招银理财在权益投资、特别是主动权益直投方面行动较早,这体现在该公司相关团队的搭建、制度和文化建设、人才梯队的建设等。

贺轶表示,当前含权产品发行较为困难,但在目前的点位,权益类资产的估值优势是比较显著的。对理财子来说,现在是逆势布局含权产品好的时点。“在相对低位发行含权产品,对于投资管理人运作产品、未来提升投资业绩,对于公司提升品牌竞争力和提升产品业绩力,都是蛮好的契机。”贺轶说道。

具体到权益资产配置的细分方向,贺轶认为,银行理财子权益投资更多是偏绝对收益投资为导向,对于投资标的质地的评估、估值安全边际的要求会更加严苛。

贺轶举例道,2021年年中,招银理财在内部落地和布局了比较重要的股息红利策略,在经济和企业盈利增速弹性有限的大背景下,由于高股息股票大多具有估值较低、业绩相对稳定等特征,因此高股息策略具有较强的防御属性,在经济弱复苏和市场震荡期是较为合适的投资策略。股息红利策略运作两年以来,相对市场和同业的超额收益显著。此外,前期招银理财比较坚定地发行了由张英运作的以股息红利策略为底层的价值精选产品,从最近的市场表现来看,股息红利策略是非常有效的策略,接下来一段时间预计有效性还会持续。

贺轶表示,招银理财在权益资产配置方面行动较早,是希望和公募基金公司的权益类股票基金走出差异化竞争策略,不拼高弹性、高波动的赛道,而是会根据“固收+”产品的“+”部分制定不同的权益投资策略。

应对低利率时代

当前,利率下行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对低利率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长期增长动能缺失,欧美债务负担高企,从全球范围来看,利率上升不具备经济基础,可能在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低位。虽然美联储现在还在加息,但加息周期已逐步来到尾声。

从国内来看,转型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下降等,利率维持低位的态势会是当前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投资大背景和投资环境。

贺轶表示,在此背景下,价值投资会面临一些难题。譬如增长动能缺失,就意味着优质低估资产出现的频率在降低,同时也增加了价值投资寻找低估资产的难度。

此外,在低利率时代,意味着金融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宽松,流动性比较宽裕,在此背景下资产价格和估值水平都可能会有所提升,甚至会产生泡沫。贺轶表示,在低利率背景下寻找低估的优质资产也提升了难度,需要更加严苛的基本面分析和判断,需要用更长期、更有耐心的角度去思考投资,选择资产。

(作者:杨希 编辑:李玉敏)

杨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记者,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关注资管、财富、法律与金融风险。欢迎交流,邮箱:yangxi@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