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大国经济学解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8-19 05:00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刘亮

现代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空间经济学等概念,在阐述中国发展道路时呈现出强大的解释力。然而,现代经济学并没有好的理论来解释一个大国从计划向市场、从传统向现代,以及转向开放的转型历程。中国的“转型故事”仍需要回归到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政府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讲好中国的“转型故事”。

《大国经济学》是一本由十位一流经济学家联袂创作的经济学著作。它将目光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探讨了中国经济各领域的转型挑战和发展形势,最终呈现出一份基于大国发展与转型视角的中国式现代化读本。该书为读者铺就出广袤的中国经济全景图,体现了作者在科研道路上坚守初心,扎实做学问来服务国家,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感。

本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解为三个方面:中国特色(央地、地地关系,经济高度分权),社会主义(平等、公正)和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要素自由流动、产权保护)。其中在中国特色方面,作者提出以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为目标,对有利的方面保持特色、发挥优势,而对不利的方面则应深化改革、弥补短板。

这本书提出了几个主要的观点:一是只有开放才能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发展的范式转换,并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后长时间的“短缺经济”的现实,国家的命运也由此进入了黄金轨道。市场经济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功。不断开放后,中国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大国经济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全球经济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借助于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多地实现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和出口。到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带来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重塑。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兴起,可以预见技术替代劳动的进程将不断加速,这将使得全球生产与贸易格局发生重大转变。

三是我国的体制和强有力的政府领导是理解中国近几十年经济“转型故事”的基本出发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党和政府通过渐进式的方式不断改进政策效果的条件和环境,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实实在在地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存在大国因素。该书特别强调了央地关系和地方之间的协调,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财政金融分家,打破政府刚性兑付。推进高水平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等等。现在,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促进共同富裕。一次分配是根本,二次分配是调节,三次分配是补充。

这本书也探讨了中国现代经济奇迹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弘扬中华文化所蕴涵的人类共同价值,宽容和尊重文化交流中的差异和碰撞,以文化交流超越文化隔阂,以文化互鉴超越文化冲突,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此外,该书还强调了企业家精神可以帮助现代经济应对不确定性。

屹立于世界之林,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如枝在林,如雨入湖。该书让我们了解大国经济的时代,揭开眼前的迷雾,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现实结合,统筹许多案例,抽丝剥茧般将中国社会经济运作的特点与现状摊开在我们的眼前,即使是具有经济学专业背景的读者,也难免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概。当然,一本书的体量也不足以承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发展故事。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睁开双眼,启发我们的思考。

(编辑:杜尚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