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丨舞剧《咏春》从岭南走向世界 “深圳出品”有何出圈密码?

深圳观察陈思琦,李金萍 2023-08-21 13:39

“叶问”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IP,相关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创新尤具挑战性,深圳如何再造一部现象级精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李金萍 广州报道

“勤练习技不离身,养正气戒滥纷争,当处世态度温文,扶弱小以武辅仁。”

大幕缓缓落下,咏春祖训气势如虹,与如潮的掌声和喝彩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在剧场内回荡。8月20日晚,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结束了在广州大剧院3天5场的巡演。

自2022年底深圳首演以来,《咏春》已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长沙等20城上演近80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获票务平台9.4高分。下个月,《咏春》将前往新加坡,意味着全球巡演正式开始。

“叶问”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化IP,相关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创新尤具挑战性,深圳如何再造一部现象级精品?

双非遗、双场景、双线索是深圳给出的答案。

咏春拳、香云纱的活化运用,将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历史人文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香港著名戏剧导演毛俊辉观后盛赞:“从小就知道香云纱,自己小时候也穿过,所以看得很有感觉,很‘道地’。”

双场景、双线索的大胆尝试,让观众既能感受精彩卓绝的武学招式、热血燃情的快意江湖,也可体味平凡电影人追梦的艰辛与执着。

年轻的深圳从不吝啬给年轻人机会。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舞蹈演员,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国内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等资深前辈的带领下,让温和谦让、“扶弱小以武辅仁”的中国哲学再度“出圈”“破圈”,借由舞蹈被世界看到,被世界认可。

年轻城市造就“出圈”表达

作为一门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2021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遗扩展项目。“一代宗师”叶问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化IP,以叶问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

“如今的文艺作品找到破圈点不容易,而舞剧这种艺术形式向来善于抒情、拙于叙事。《咏春》以戏中剧、剧中戏,‘以武展舞’的创新形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合点。”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史前进告诉记者。

舞剧《咏春》的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双线索叙事,一条主线展现叶问波澜壮阔的人生故事,另一面则展现电影《咏春》拍摄片场中发生的故事。

在双线叙事里,观众看到了远赴他乡的“叶师父”,从怀抱“咏春堂”牌匾踏入群雄林立的武馆街,再到亲手摘牌、打破门户之见,将毕生武学毫无保留地传扬四海。而当镜头拉远、全景放大,跨越近半个世纪的电影片场中,灯光师大春将毕生期待赋予推拉摇移的运镜,以一帧一格守护梦想中的武林。

叶问扮演者常宏基表示,深圳年轻、开放的城市氛围,造就了传统IP的“出圈”演绎:“双线叙事的尝试非常大胆,需要做很多前期功课。好在深圳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纳非常快,包容性也很强。”

舞剧《咏春》的另一大亮点,在于活化运用了咏春拳、香云纱两项十分具有岭南特色的非遗项目。

咏春拳自不必多言,将香云纱制成舞剧服装,还是《咏春》的首创。当咏春、螳螂、八卦、八极、太极五派掌门聚首,一拳一式,舞者身上的香云纱带出阵阵清风,硬朗中透出一丝柔韧,给人以独特的视觉感受。

记者了解到,舞剧《咏春》自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扎根岭南大地,实地采风、研讨座谈20余次,逐步形成双非遗、双场景、双线索的创作方向。

为做到“舞武结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特别邀请咏春、螳螂等拳法非遗传承人对演员开展系统指导。经过持续一年多的武术训练,舞者的表演既体现了武术寸劲,又不失舞蹈的韵律。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传统认知里的文化“后发城市”,高校数量本就不多的深圳,艺术类院校及人才更是稀缺。

为补齐人才短板,深圳早在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就明确,完善吸引高层次文化人才的政策措施,建立柔性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以设立工作室、项目聘任、客座邀请、定期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和使用文化人才及其团队。

舞剧《咏春》的编导阵容,一经公布就收获广大网友“王炸”的评价: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编剧,国内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共同执导。要知道,韩真、周莉亚也是“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缔造者。

《咏春》女主角、“八卦掌掌门”张娅姝则是深圳于2019年引进的演出人才。此前,张娅姝已探索水下舞蹈《红》、人鱼共舞《鲲》,冰雪运动与水下舞创意结合的《青女司霜》等诸多创新作品。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剧系,今年24岁的“叶问”常宏基已是深圳歌剧舞剧院首席舞者。在《咏春》后半场,常宏基的打斗节奏相当于专业武术竞技选手连续上台表演20多次。而在过去的近80场高强度演绎中,常宏基均交出完美答卷,成为剧组人员口中的“首席卷王”。

“深圳给了我追梦的机会,让我人生中第一次站上C位。就像深圳很多年轻人都在想如何创业、‘搞钱’,我在深圳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我不断拼搏、不断进步。”常宏基说。

 “深圳出品”破圈出海

“舞剧以无言的魅力走向世界。化用白居易《琵琶行》的名句,《咏春》‘无言胜有言’。”

广东省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詹双晖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咏春》做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探索,即用舞蹈语言呈现岭南文化,让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武术的浩然正气。

记者了解到,在创作谋划阶段,深圳市就将舞剧《咏春》定义为一部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作品,旨在用一种跨越语言的故事载体和艺术表达,引起更广泛、普遍的情感共鸣,打造现象级的国际传播精品。

6月,在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深圳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深圳故事”主题推介活动现场,来自卢森堡、安哥拉、以色列、葡萄牙、泰国、荷兰、瑞士、巴西等29国的驻华使节和多位国际组织代表观看《咏春》,反响热烈。多国驻华使节抛出“橄榄枝”,期待《咏春》早日到自己的国家交流巡演。

9月,《咏春》将正式走向海外,首站为新加坡,年底将赴香港、澳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巡演也提升日程。

扬帆出海,舞剧《咏春》并非“深圳出品”的孤例。

2021年,由深圳企业三人行影业制作的河南卫视端午晚会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全网流量超60亿,获三位外交部发言人发Twitter点赞;将舞蹈、武术、视效元素融合的艺术节目《舞今中外》从巴黎街头火到世界,4集正片全网流量破3.5亿。

这些搭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之所以“破圈”海外,与“深圳特色”年轻化的传播路径亦有很大关系。

《洛神水赋》《咏春》风格高雅,宣发方面却没有滞留于“庙堂之上”,而是选取了B站、小红书等时下最受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渠道。

在“2022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会上,一段长达13分钟的《咏春》舞段“五大门派掌门人现场决斗”成为当晚最“出圈”作品,获得291万的点击量和近500万的点赞。

而在Youtube,该选段的播放量也超过了41万,评论区集结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多国语言,“Where can I watch this performance live?  This is absolutely amazing!”(哪里可以看现场?这太令人惊喜了!)等赞誉不绝于耳。

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向记者表示,从李小龙开始,再到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等武打明星,中国武术在国外的知名度与认可度不断提高。如今舞剧《咏春》开展全球巡演,将在海外掀起新一轮中华文化热潮。

“这番中华文化输出在惊艳外国友人之余,还可能吸引他们来中国‘寻根问源’,学习地道武术,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董崇华说。

(作者:陈思琦,李金萍 编辑:孙超逸)

陈思琦

记者

立足深圳,关注科创、区域产业、教育等话题,欢迎交流。VX:sukichen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