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上市公司持有中融信托产品未赎回规模近10亿;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行丨大资管一周情报

21资管+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2023-08-21 08:00

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综合整理

一、监管和政策

1、 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

2023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研究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关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主要金融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

2、 央行报告:明确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中国人民银行于8月17日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报告》指出,一是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三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四是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五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六是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

3、 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活跃资本市场

证监会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自8月28日起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沪深交易所此次将A股、B股证券交易经手费从按成交金额的0.00487%双向收取下调为按成交金额的0.00341%双向收取,降幅达30%;北交所在2022年12月调降证券交易经手费50%的基础上,再次将证券交易经手费标准降低50%,由按成交金额的0.025%双边收取下调至按成交金额的0.0125%双边收取。同时,将引导证券公司稳妥做好与客户合同变更及相关交易参数的调整,依法降低经纪业务佣金费率。

4、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将采取三大措施吸引外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4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情况。下一步,财政部将按照《意见》有关要求,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更好地保障内外资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主要是: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修订以及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协调统一,努力增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明确政府采购领域“中国境内生产”的具体标准,着力保障内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开展专项检查,保障经营主体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依法纠正和查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等违法违规行为。

5、 证监会召开证券基金私募机构座谈会: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发挥权益投资引领作用

8月18日,证监会召开部分证券基金私募机构座谈会。会议强调,

  • 证券基金私募机构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提升专业能力,加快形成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一是科学、准确、全面把握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二是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三是发挥权益投资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规范管理。五是主动加大政策宣传解读。

  • 将健全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激发市场科技创新活力,助推科技企业做优做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 加快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和高质量扩容。推出REITs相关指数及REITs指数基金,优化REITs估值体系、发行询价机制,培育专业REITs投资者群体,加快推动REITs市场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

  • 是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 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 降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降低股票基金申报数量要求,研究将ETF引入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推出创业板询价转让和配售减持制度。

  • 引导和支持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入市,支持银行类机构等更多投资者全面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等。

6.金融监管总局加大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力度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通知主要指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合理采取差别化支持政策,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针对性,及时摸排在建项目、授信企业的受灾情况,主动联系受灾客户,提供精准服务。其次,银行机构要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灾区交通、通讯、燃气电力、农田水利、排洪防涝等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和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此外,鼓励保险资金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对接受灾地区经营主体灾后重建、生产恢复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引导保险资金通过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为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7.央行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并提到下阶段工作方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 8月15日,南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新任罗丽娟为督察长,路秀妍离任。

- 8月16日,益民基金发布公告称,马赟自2023年8月15日起任公司董事长。据悉,该公司上一任董事长党均章在2023年4月27日因退休离任后,董事长一职由总经理王明德代任。

- 8月17日,北信瑞丰发布两则高管变动公告称,夏彬于8月15日起新任公司董事长并代任督察长,原董事长兼代督察长李永东于同一天因工作原因离任。公司副总经理王乃力也在8月15日代任总经理,原总经理赵远峰因个人原因于当天离任。

- 8月18日,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任命唐亚明为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李小振为副总经理,副总经理朱宗树退休。

- 8月14日,苏州银行发布公告,苏州银行行长赵琨辞任,副行长王强代为履职。赵琨下一站为东吴人寿董事长。

银行理财持仓出炉,乐观研判后市走向。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7只直投股票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披露二季度或上半年投资报告,持仓个股浮出水面。截至二季度末,各产品投向及投资风格有所差异,部分产品偏好低估值、高分红个股,包括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神华等个股;部分产品青睐新能源、专精特新等板块。展望今年下半年资本市场表现,各理财公司均对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和市场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并表示将结合具体行业和公司分析把握结构性行情。(中国证券报)

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稳健增长。2023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7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比42.2%;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69.6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比17.1%。2023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2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8%。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再保险公司总资产7409亿元,较年初增长10.3%。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1072亿元,较年初增长3.5%。

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持续加强。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67.1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4万亿元,同比增长25.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6.5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提供风险保障金额6930万亿元。赔款与给付支出9151亿元,同比增长17.8%。新增保单件数337亿件,同比增长39.4%。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保持稳健。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83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基本持平。 

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下行,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67%,较上季末下降0.66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75%,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2023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6.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989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6.13%,较上季末上升0.9个百分点。

“冰点”播种,公募借力发起式基金低位布局。今年以来,超过200只发起式基金发行,这一数量已远超去年和前年同期。作为基金发行低迷时基金公司青睐的一种产品形式,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发起式基金降低了募集门槛,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选择低点布局也可借机积累长期投资业绩。展望未来,基金人士表示,市场经历一个阶段性的弱势调整后,风险已得到一定释放,或迎来良好布局时期。(中国证券报)

公募基金降费进行时,涉80余家公司,近两日多为权益类基金。8月18日,益民基金、红塔红土基金、兴合基金、长城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发布旗下基金降低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公告。17日晚间,安信基金等多家公司也发布了降费公告。据统计,近两日宣布降费的产品共计165只,几乎都是权益类基金。除部分原管理费率低于或等于1.2%、托管费率低于或等于0.2%的基金未予以额外调整外,其余基金管理费率普遍由1.5%降至1.2%,托管费率由0.25%降至0.2%。包括近两日宣布降费的百余只产品在内,截至发稿,目前宣布降低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已超过80家,参与降费的公募产品多为权益类基金,合计降费基金数量已超过2500只。(中国证券报)

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升温,51家基金年内认购总额近700亿元。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18日,今年以来共有51家基金公司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投资,较去年同期的47家增加了4家。从认购总额来看,这51家基金公司累计认购规模接近700亿元(去年同期为687亿元)具体来看,年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51家基金公司中,有14家基金公司的认购规模超过10亿元。其中,诺德基金共参与135次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认购总规模达到201.5亿元,数量和规模均位居第一;其次是财通基金,今年以来共参与133次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认购总规模189.58亿元。这两家基金公司的认购总额遥遥领先其他基金公司。(证券日报)

“走出去”“引进来”并举,公募全球化布局提速。公募“出海”15周年之际,基金公司全球化布局的脚步不断加快。近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嘉实基金在香港设立嘉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汇添富资产管理(新加坡)有限公司获准设立,睿远基金和永赢基金旗下子公司相继在香港开业,兴证全球基金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也获受理。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实力不断壮大,设立境外子公司是其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随着近些年“走出去”与“引进来”需求的不断提升,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在帮助境内资金实现全球资产配置的同时,也为境外客户提供了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渠道。(上海证券报)

私募量化多头产品今年以来整体超额收益率5.54%,中证1000指增产品今年以来表现最佳。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有业绩记录的916只私募量化多头产品今年以来整体超额收益率为5.54%。其中799只实现正超额,占比为87.23%。实现正超额的量化多头产品中,11只产品今年以来超额收益率超过20%,126只产品介于10%-20%之间,另有365只产品介于5%-10%之间。细分来看,中证1000指增产品今年以来表现最佳,有业绩记录的147只中证1000指增产品今年以来整体超额收益率为7.78%,远高于量化多头产品的整体水平。其中128只中证1000指增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为87.07%。(中国证券报)

监管趋严,私募行业新陈代谢加速。近年来,私募机构监管趋严,行业新陈代谢加速。中基协网站显示,2023年以来,共有2055家私募被注销,其中,主动注销、依公告注销的私募数量分别为403家、36家,而其余1616家均被中基协注销,同比大幅增长328.65%。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有1208家私募注销,其中仅377家被中基协注销。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一方面,一些私募可能面临资金压力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选择注销。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涉嫌违法违规或不具备经营展业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监管机构加大了审查力度,迫使问题私募退场。总而言之,私募注销数量大增体现出监管部门正不断加强私募行业规范管理。(中国证券报)

7月私募产品备案量化当家,百亿量化年内平均收益近7%。私募排排网的最新数据显示,虽然7月私募整体发行疲弱,但同期量化私募产品却一共备案了265只,占到备案产品总量的34.15%。量化私募产品日渐受到青睐的背景是,相较主观私募,年内量化私募业绩更胜一筹。截至7月末,26家百亿量化私募年内平均收益为6.94%,其中25家录得正收益,占比高达96.15%。可预见,目前规模已超1.5万亿元的量化私募行业正进入一个增速趋缓的阶段,未来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竞争也会更精细化。(财联社)

中证2000指数发布,宽基赛道ETF或迎最后一战。据中证指数公司公告,8月11日正式发布中证2000指数。这是继国证2000指数之后,第二只布局微盘股的核心规模指数。该指数发布同日,8月11日晚间,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南方基金、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集体上报关于中证2000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注册申请,相关材料已获证监会接收。市场对中证2000指数给出较高的期待,一方面是规模指数作为指数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反馈市场表现、引导资金配置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另一方面,有公募人士指出,2000指数被称为“宽基最后一个赛道”,此前已有国证2000相关指增产品,但规模并不大,公募依然有持续布局空间。(财联社)

发起式基金11周年:总规模2.67万亿,逾6成获正收益。自首只产品成立至今,发起式基金走过整整11年。经过11年的发展,发起式基金总规模已高达2.67万亿元,超6成产品成立以来斩获正收益。作为一种创新的基金设立方式,发起式基金强调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的一致性,通过利益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加强管理人责任感。对于中小型公募而言,发起式也环缓解了其发行基金的压力。发起式基金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部分发起式基金通过频繁更换重仓股、押赛道上演“以小博大”戏码。对此业内指出,以小博大并非长久之际,很容易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面临清盘风险。(中国基金报)

年内近40只发起式基金发布清算报告,触发终止条款主因在于规模不足。8月11日,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发起式基金于2023年8月11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2家基金公司旗下近40只发起式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陆续发布清算报告。此外,年内还有68只基金将面临成立满三年但规模不足2亿元的窘境。受访人士表示,发起式基金触发清盘“红线”,规模不足2亿元是主因。接下来,可以从提升投资回报率、加强特色产品的营销宣传等方面下功夫,以破解规模过小难题,摆脱清盘困境。(证券日报)

引导“越跌越买”,基金业现“反向营销”新苗头。继此前基金公司在产品海报上突出相关指数跌幅,以及渠道力推近一年跌幅超过25%的“潜力”基之后,近期,随着医药反腐风暴持续发酵、医药股股价震荡,基金公司又纷纷发力医药主题直播,力推医药指数基金,引导低位布局成为行业共识。不过,宣传“买跌”的做法在行业并未全面铺开。多家公募基金渠道人士表示,客户主动询问“买跌”的情形仍然较少。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引导投资者低位布局之路任重而道远,基金公司和渠道也需要在提高基民收益率和做大规模之间做出取舍,将保护持有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证券报)

810家公司披露中报业绩,养老基金等长线基金青睐机械设备等五行业。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中报业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数据显示,已披露中报业绩的810家公司,有695家盈利,115家亏损,营收合计达3.96万亿元,同比增长5.81%,净利润合计为4099.89亿元,同比增长1.24%。上市公司中报显示,社保基金、养老基金、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险资等为代表的长线资金青睐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计算机五大行业。(证券日报)

券商财富管理转型,代销市场份额逆市大增、ETF成破局利器。2023年上半年券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1.25个百分点,银行则下降1.53个百分点跌破50%,市场份额为49.54%。在持续提升份额后,券商已大大拉近了与市场份额排第二的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差距。“券商的基金保有规模增加快于银行,主要是由于券商的基金保有规模统计了ETF基金,这是券商的特色,而去年以来ETF基金比较火热,所以券商的保有规模就上得快一些。(21世纪经济报道)

近一年来上市公司持有中融信托产品未赎回规模近10亿元,已有公司计提减值。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的尚未赎回的中融信托产品累计投资金额已接近10亿元。在剔除公告披露后到期,目前赎回情况不明的部分后,仍有近7.3亿元等待兑付。从时间上看,在8月份和9月份到期兑付的中融信托产品有10笔之多。也即,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上市公司陆续披露持有中融信托产品兑付情况。与此同时,中融信托旗下产品也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权。截至2023年一季报,ST大集、北部湾港、尤夫股份、金贵银业等4家A股上市公司均是中融信托产品的重仓股,最高持股比例达到3.88%。随着信托理财产品风险的不断暴露,已有上市公司针对信托产品逾期计提减值。公告显示,微光股份和塔牌集团分别在2023年半年报中对信托理财产品计提减值1350万元和10,359.32万元(累计)。(财联社)

三、市场和数据

7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7%,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7%。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0.0%、11.2%、7.6%、7.3%。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7%,其中,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7月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原材料制造业增长加快。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制造业增长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上月加快2.0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8%;私营企业增长2.5%。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1%。 

7月消费品零售继续恢复,服务消费较快增长。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61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2483亿元,增长1.0%;餐饮收入4277亿元,增长15.8%。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48亿元,同比增长7.3%。全国网上零售额8309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9856亿元,增长10.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

7月货物进出口同比下降,贸易结构继续优化。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563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20160亿元,下降9.2%;进口14403亿元,下降6.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57亿元。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3552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34728亿元,增长1.5%;进口100793亿元,下降1.1%。

7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2%。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2%和3.5%。

股票市场:上周市场震荡调整,主要指数全部收跌。其中,科创50、深证成指、创业板指、中证1000、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上证指数分别下跌3.68%、3.24%、3.11%、2.97%、2.58%、2.39%、2.29%、1.80%。板块方面,上周行业板块多数收跌,具体来看,纺织服装、国防军工、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小幅上涨;电子、消费者服务、计算机等板块下跌超过4%。从概念板块上看,智能物流、节能环保等板块上涨超1%;CRO、光伏逆变器等板块下跌超5%。(国泰君安)

债券市场:截至上周,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升至1.94%附近,七天回购加权利率下行至1.92%附近,14天期位于1.97%附近。全周来看,30年期主力合约周涨1.2%,创上市以来最大周涨幅;10年期主力合约涨0.45%,5年期主力合约涨0.28%,均创逾两个月最大周涨幅;2年期主力合约涨0.09%。(中达固收)

(作者: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编辑:方海平)

吴霜

记者

记者,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关注资管、财富管理最新动态,欢迎爆料、讨论,邮箱:wushuang@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