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中信银行2023中期业绩发布会回应: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信贷需求、净息差压力......

21金融街边万莉 2023-08-28 08: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下半年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全年的答卷更加精彩、更加亮丽。”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在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1.74亿元,同比下降2.05%;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60.67亿元,同比增长10.89%。报告期内,资产总额88,332.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4%;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3,801.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1%;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5,346.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4%。

中信银行在经营上有哪些策略?净息差压力、资产质量如何?怎么看待房地产发展?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如何执行?科创金融如何发挥优势?在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行长刘成和副行长胡罡、谢志斌、吕天贵,以及总监陆金根等对上述热点话题一一作出了回应,并回答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

1、三大经营发展理念:协调、特色、战略

刘成认为,“中信银行上半年总体经营情况中,有几个方面能够体现出我们经营发展的理念,能够看到我们长远的发展走向。”

一是经营发展更加协调。首先表现在效益、质量、规模全面协调发展;第二个表现是支持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和自身结构调整优化得到协调发展;第三个表现是三大板块更加协调发展。

二是发展特色更加鲜明。刘成表示,“银行竞争有个突出现象就是同质化竞争,这种情况下只有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才能够赢得客户,特色化、差异化是我们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具体表现为:协同对业务发展的促动越来越明显;高质量推进“零售第一战略”落地;公司业务传统优势得到巩固,新优势在不断培育形成;金融市场特色业务更具竞争力;金融市场特色业务更具竞争力。

三是发展战略更加清晰。一家银行的战略稳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行稳致远的关键。刘成从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坚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国家战略;坚持以财富管理为牵引打造核心能力,带动轻型发展;坚持量价平衡管理,追求有质量的规模增长;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久久为功夯实客户基础;坚持稳健发展,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挖掘风险管理价值;坚持科技兴行,数字化转型赋能发展。

2、资产质量压力来源于两方面,有信心延续向好趋势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率1.21%,问题贷款率2.77%,均达到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其他风险指标达到2019年以来最好水平。结构指标方面,中信银行贷款总量5.4万亿,其中零售贷款2.21万亿,占比41%,对公贷款3.17万亿,占比59%,总体结构比较安全。

对于中信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胡罡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宏观上,现在面临的经济形势,内需不足、外需减弱;同时,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可能对我行存量客户、部分企业还款能力造成一些影响。微观上,一是房地产风险在逐步出清的过程中,一些存量房地产业务面临着资产质量下迁的压力;二是零售端,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退出之后,对资产质量阶段性有一些影响。

胡罡表示,“下半年和明年,我们有信心延续资产质量向好趋势。一方面,中国经济向好为银行资产质量的整体好转营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的资产质量、资产结构、风险管理能力是我们充满信心的基础,中信银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险文化。”

3、净息差触底回稳的时点可能还要再晚一些

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政策利率中枢,引导各类资产负债价格进一步下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产收益率比负债成本率下降速度更快,导致银行业净息差整体继续收窄。

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85%,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相比于一季度下降2个BP。“这对我们这家存款、贷款都超过5万亿的银行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谢志斌表示,总体上看,中信银行把控“稳息差”主题是从资产端和负债端共同发力,重在负债成本管控。

从负债端看,负债成本管控“有压、有促”,重在质量和结构优化调整。上半年,中信银行本行口径负债成本率比上年降低6BPs。谢志斌说,“在当前背景下,牢牢盯住净息差的根本是把息差、负债成本的管控放到资负平衡或者是资负调优这个高度上去,把量价平衡作为一个根本指标提出来,并加强负债成本质量的管控。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现在不仅仅是控制了负债成本的下降,还在负债的质量和结构,负债的品类、期限和价格,负债的分客群、区域管理,包括存款的稳定性上,相对有了内在逻辑和整体平衡的态势,所以负债成本的管控效果比较明显。”

从资产端看,整体上按照“随行就市、优化有为”的原则进行管理。二季度人民币新发生贷款利率是4.25%,环比上一季度实现了基本平衡。对公贷款新发放利率比上年末略有回升,但是受降息的影响,后续价格仍有下行压力。个贷受到居民收入预期、房地产低迷等影响,价格总体低于去年的水平。

对于下半年息差走势,谢志斌判断,“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上看,宏观经济仍然面临提振动能的迫切需要。下半年,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导向仍将延续。客观上讲,银行业净息差触底回稳的时点可能还要再晚一些。这样的市场环境更加考验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定力。”

4、存量房贷利率下调要考虑诸多因素

谢志斌表示,中信银行密切关注监管导向和市场动向,也对本行行内业务情况进行及时梳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业务调整做好了预案。基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同业各行对政策的理解不尽相同。我们理解实际操作需要考虑对客政策的一致性,也要考虑各区域的差异性,以及利率调整力度等诸多因素。

比如说,从客户角度看,各银行按照相当的标准执行,更有利于提高公平性,也有利于降低客户舆情;但是从区域情况来看,历史上地产政策是“因城施策”的,各地区按揭贷款利率差异比较大,存量利率调整确实比较难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政策。

再比如,从调整力度来看,也需要兼顾银行实际承受能力,按照一些主流券商研究机构估算,按揭利率每调降10BPs,对全行业净息差影响大概是0.9-1个BP。中信银行目前按揭贷款规模大概是9500亿元,其中存量利率高于新发生利率的占到6000亿,这部分按揭每降低10BPs,将会影响贷款收益大概是6个亿,影响净息差0.8BPs,和行业整体的0.9-1BPs相比还是相对有一点优势,保持谨慎乐观。

谢志斌表示,后续,中信银行将结合同业执行尺度以及市场变化情况,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兼顾好业务发展与客户经营的平衡。

5、按揭风险整体状况好,对公房地产融资具有六大特点

房地产资产质量上,胡罡表示,零售整体状况非常好,不良率非常低。住房抵押的不良率在1%左右,按揭在0.6%以下。对公的房地产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房企授信近几年采取名单制准入,并且由总行审批。2、区域分布上,一、二线城市余额占比超90%。3、担保情况良好,95%的贷款有抵押物,而且其中98%的抵押物在一、二线城市、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其余5%的信用贷款中,主要是头部的房企、央企和地方国企。4、对公房地产货值比较高,达2:1,货值是贷款的2倍。5、拨备充足,房地产的拨备覆盖率是7.31%,比年初增长1.2个百分点,是所有对公贷款平均拨备率2.82倍。6、对房地产开发贷进行“一户一策”的严格管理。

对于房地产形势,胡罡表示,从政策面来看,现在已经适时调整优化,大为改善。但从市场面来看,整体销售不及预期,同时区域两级分化。对未来的判断上,长期来看,房地产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定会健康发展。短期来看,现在风险还在出清的过程中。我们高度关注下一步政策面的变化、销售面的改善。

6、科创金融的特色是协同

今年中信银行对公司金融板块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在总行成立了科创金融中心。陆金根表示,从科创这类客群来看,数量非常庞大,整体比较优质。服务好这类客群,将为中信银行业务开辟新的赛道,培育新的增长曲线。

他表示,服务好科创企业,不仅能让我们获取一批创新能力强、上市潜力大的优质客群,也有助于提升我们服务上市、拟上市这类市场中最优质客群的能力。同时,科创企业往往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需求旺盛,为中信银行的资产、负债和资本市场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场景

“我们的特色就是协同。”陆金根介绍,中信银行整合了集团内的证券、保险、股权投资等机构的金融资源,推出了服务科创企业的“信·纵横”服务方案。方案有四大亮点:一是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涵盖了上市和拟上市阶段;二是以“一个客户、一个中信”的协同理念,为科创企业提供不止于银行、不止于金融的综合服务;三是聚焦企业及其创始人、高管团队在不同成长阶段面临的关键需求,通过创新产品,解决其融资的痛点和难点,超前布局一批更早、更小、更新的科创企业;四是围绕“人-家-企-社”,形成完整、连续、综合的服务方案。

7、信贷增长动能不足,但有信心实现3500亿增量目标

关于信贷投放需求,谢志斌表示,“可能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整体需求不够旺,优质资产不够多;第二,社会责任要求和政策导向都很鲜明和明确;第三,信贷投放,特别是比较好的资产价格竞争压力不小。”

关于下一步信贷需求的走势和考虑,谢志斌表示,回顾年初,在疫情期间积累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一季度银行业普遍实现“开门红”后,二季度信贷增长开始乏力,尤其是7月份季节性回落更加明显,表明当前信贷增长还是动能不足,后续增长面临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量大、韧性强,经济在“曲折式前进、波浪式发展”这一基本主调没有变化;基于前期积累的良好客户及产品基础,中信银行还是有信心、有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尽可能多地抢抓市场投放机会。

谢志斌指出,“后续我们将延续之前经过检验的、比较行之有效的策略打法,用好行业研究、授信审批、考核定价等‘五策合一’管理举措,加大信贷投放组织推动力度,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对25年全行信贷增量计划,我们还是很有信心按照年初定的约3500亿的增量目标来掌握和安排努力实现。” 

(作者:边万莉 编辑:周鹏峰)

边万莉

记者

关注央行、银行、金融科技等领域,欢迎爆料。微信:bwl1528790429(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