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如何跨界“破圈”?六位一线专家畅谈湾区财经素养教育机遇与挑战

湾区金融许爽,刘琛 2023-08-29 16:35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许爽 刘琛  惠州报道

随着我国构建并丰富了以金融教育、普惠金融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三驾马车”为一体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整体框架,财经素养教育“破圈”已成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财经素养教育内容进一步深化,触及人群不断延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财经素养教育亦面临挑战。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财经素养教育如何?财经素养教育又面临哪些痛点、堵点?

近日,以“协同共创财经素养新高地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湾区财经素养教育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广东惠州举办,并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圆桌讨论。

论坛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浩,广东数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广东开放大学教授王建根,广州石牌小学校长陈玉娟,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包海健,Visa中国企业传播部副总经理兼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恒生银行(中国)市场传讯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尚擎红等六位财经素养教育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财经素养教育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主题展开讨论。

机遇:财经素养教育“破圈” 业界内外关注度攀升

一直以来,银行是金融消费者掌握金融知识、提升财经素养的重要窗口,亦是金融业了解金融消费者财经素养教育情况以及需求的重要渠道。

“通过我行近几年来在金融消保工作的创新实践,我们切身感受到金融消费者特别是‘一老一少’群体切实需要银行业所有同仁牢记‘国之大者’,让财经素养教育走出网点并向全社会普及。”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包海健表示,为此,广东省中行积极在省内多个地市建立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地,比如建立江门首个乡镇老年大学“老年金融教育宣传基地”;在云浮、肇庆等地建立多个青少年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基地;在珠海口岸设立“珠海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口岸工作站”等。

“作为中国香港最大的本地银行,恒生银行数十年以来一直支持青少年财商教育事业。”恒生银行(中国)市场传讯及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尚擎红表示,2016年起,恒生中国亦已作为传承者在内地市场系统性推进青少年金融素养教育,并于前年将重点从普通高中转向职业院校。目前,恒生银行已将青少年财经素养教育推至内地7个城市40余家学校,受益青少年人数6000多名,期间员工贡献近1000个志愿者时长。

不仅如此,金融机构财经素养教育覆盖的客群不断拓展。

“消费者只有掌握了足够的金融知识,才能决定选择什么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地为自己的工作生活、长远福祉而服务。”Visa中国企业传播部副总经理兼普惠金融及教育负责人王东表示,过去30多年来,Visa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等法则赋能金融消费者,在中国更是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模式,有超过两千万人参加了Visa与合作伙伴的金融教育项目;并根据市场调研,发现行业痛点与需求,开展创新金融教育模式,比如开发了内地首个金融教育学习平台——“实用理财技巧”平台,向不同年龄段的公众以及教育工作者免费提供大量课程;推出“理财足球”金融教育电竞游戏,通过寓教于乐方式传播金融知识;并面向小微企业也提供定制的“实用商业技能”课程内容。

“从‘童蒙养正’的角度而言,从小培养的财经观念将持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历程。”广州石牌小学校长陈玉娟在论坛上表示,历年以来,财经素养教育课程都是石牌小学最受家长所喜爱的特色课程。为此石牌小学创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大学习空间,课程、社团和实践活动三大学习方式,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素养目标的“三三三财经素养培养的模式”。

此外,陈玉娟还提及,2022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金融素养教育首次被写进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这为石牌小学拓展财经素养教育课程提供更多信心。

挑战:“跨境、跨界”探索财经素养教育堵点、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财经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严峻。

“高等院校作为专业财经人才培养基地,我们不但要承担传授财经知识技能的工作,更要重视人才的在财经领域的价值观养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浩表示,高校的低年级学生由于财经观念不成熟,往往容易受不规范的自媒体或影视作品所影响,这亦使得高校在财经素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风险意识、金融伦理观的教育。

老年群体也是金融素养教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对此,广东数字化老年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广东开放大学教授王建根表示,搭建老年财经素养教育体系应该从标准化财经知识体系、相关课程体系、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建立社区财经素养教育长效协作机制。此外,还要特别重视数字教育、智慧教育在老年财经素养教育领域的应用。

同时,王建根提及,粤港澳大湾区财经领域的互联互通扩展了大湾区居民的金融生活,同时也增加了财经素养教育的内容更新需求,建议粤港澳三地加强财经素养教育交流协作,金融机构在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着重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为公众提供科普教育服务。

“人才、教材、平台三个维度一直是财经素养教育关注的重点。”王东表示,既懂金融又懂教育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的一大缺口。同时,适用的财经素养教材也比较缺。调查发现,许多老师想开设财经素养课程却苦于没有教材。此外,如何在学校有限的课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普及金融知识,亦是一大痛点。

此外,王东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在于粤港澳三地的财经素养教育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语言文化相近、社会经贸跨境往来密切、人文交流频繁,在融合贯通中分享财经素养教育的优秀实践经验、路径及教训,将是未来非常好的议题。

包海健则以“跨境、跨界、跨越”概括大湾区财经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路径。跨境即在三地金融环境、金融素养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打通文化和信息的畅通渠道;跨界即提升政府、社区、教育界、金融界等各行各业共同推动财经素养教育的参与度;跨越即跨越年龄、跨越数字鸿沟,提升“一老一少”数字金融的接受能力。

“一般而言,商业机构无法直接进入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尚擎红认为,财经素养教育的推广有赖于政府、公益机构、商业机构、教育机构的全力配合和支持。而在完善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之下,商业机构则可更高效地在人才、资金等方面配合公益机构与教育机构共同推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财经素养教育者难以走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等难点,张浩则建议,应发挥行业机构、大学、中学、小学的纽带作用。行业机构为大学学生培训,可为高校学子提供行业内的金融知识内容。大学则可与中小学形成诸如金融素养教育项目的合作,为日后承接高质量人才做准备。

(作者:许爽,刘琛 )

刘琛

记者

常驻广州、辐射湾区,关注湾区保险和金融领域有趣的新闻,欢迎交流探讨,微信:lc6750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