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深港共建世界级科研枢纽,赋能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

南财快评 2023-09-04 18:12

2023年8月29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紧紧围绕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这一中心任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规划》明确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近期到2025年、展望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深港聚力打造高水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共建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关键抓手,是促进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提升我国国际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对于促进深港合作,促进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是,促进合作区建设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科技强国需要具备强大的科技基础能力,并拥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科创机构。合作区建设有利于筑牢科技安全防线,促进深港集聚科研载体,增强科创要素的整合力,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我国构建科技强国,实现科技独立自主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促进合作区建设是增强深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合作区建设有利于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规划发展北部都会区。深港以合作区为突破口,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推动开放创新和协同发展,推动更大范围有效配置资源、推动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制度创新供给。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未来借助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汇聚前沿科技及产业资源,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加强协同合作,高水平建设大湾区科创高地,亟需采取以下三方面战略:

一是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进出、科研资金跨境流动、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流通、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制度机制。探索采用定向组织、悬赏揭榜等科研项目组织模式,针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产业发展卡脖子等方面问题,遴选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应用面广的科创合作区项目,并面向全社会进行招标,以点带面拉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

二是促进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加强开放共享,提高科创合作区要素流动水平。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打造深港协同创新的科研成果共享新机制,找准大湾区科创高地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瓶颈科学问题,在科创合作区开展定向性、建制化的科学研究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三是,加快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建立深港两地中科研机构和高校相互合作的机制,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并加强机构内部管理,推进科研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助力高水平复合型科创人才培养。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科研生活社区。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发展能级跃升,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充分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

(作者韩永辉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珠江学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决策专家;王敏钰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编辑:陆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