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记者从多位地方投融资人士处了解到,当前政策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不过考虑到今年专项债发行已接近尾声,城中村改造专项债预计明年发行。
今年以来,城中村改造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4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
今年7月21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坚持城市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科学编制改造规划计划,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
一些市场机构预计,未来城中村改造每年拉动的投资规模将超万亿,但资金来源仍是关键。监管部门近期明确,符合条件的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专项债的支持范围。
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当年发行规模1000亿。2016年、2017年,其发行额度分别扩张到4000亿、8000亿,2018年首度超过1万亿,2019年扩张到2.15万亿,2020年发行额度达到3.75万亿。2021年、2022年额度有所回落,但仍高达3.65万亿,2022年额度创新高达到3.8万亿。
在额度增加的同时,专项债的投向也在拓宽。早期专项债并无细分品种,只要求投向有收益的项目。2017年8月,《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印发,“中国版市政债”建设开启。当年监管部门和地方先后推出土地储备、收费公路、棚户区改造、轨道交通等细分专项债品种。
此后的2018年-2019年,中国专项债以土地储备专项债、棚改专项债为主。2019年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发生重大变化。当年9月4日召开的国常会表示,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同时,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这构建了专项债投向的基础分类框架,此后专项债投向整体在这一框架下调整,但整体保持10大投向领域的框架,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10大领域之下还有一些细分投向。
一些地方投融资人士认为,城中村改造项目可能会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域之中。目前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向主要有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四个分类。
另据记者了解,近期一些地方已先行储备2024年专项债项目,其中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储备重点。明年城中村改造专项债规模将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专项债总额度、城中村改造项目储备情况及项目质量等。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