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人次游西安,文旅龙头概念股探路增长点

券业观察凌晨 2023-09-15 20:3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凌晨 西安报道 景区限票、地铁限流、官方呼吁市民让景于客、一场演唱会当地营收超4亿……上半年,西安又多次霸屏社交平台热搜榜单。

公开数据显示,上半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1.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亿元,均超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35%,年轻游客占比达83.3%。

旅游收入走高也体现在当地文旅上市公司的亮眼财报中。“西部文化第一股”曲江文旅连续三年业绩承压后实现同比扭亏为盈、西安饮食(000721.SZ)收入同比增加60.15%、西安旅游(000610.SZ)营收同步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普遍回升的背后,西安三大文旅上市公司的盈利持续性依然存疑。  

文旅行业具有普遍周期性特征,城市旅游收入波动与旅游周期、城市流量密切相关。尤其对于网红城市西安而言,这一波火热旅游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冲高后,下一波火热周期何时到来?业绩能否维持高增长状态?如何避免市场大幅波动裹挟而来的风险?这是当地文旅三巨头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市场回暖

据各文旅上市公司相继公布的2023上半年中报,营收大幅增长已是普遍现象。

以西安当地三大文旅上市公司为例,曲江文旅上半年实现营收6.88亿元,同比增长53.28%;实现归母净利润约为129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

西安旅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加18.61%。西安饮食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79亿元,同比增加60.15%;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上述公司不约而同提到“市场回暖影响所致”。

具体来看,曲江文旅上半年6.88亿营收中,景区运营管理业务占比达64.98%,酒店餐饮业务占比20.79 %,体育项目业务占比9.68%。

值得一提的是,曲江文旅旗下运营管理数个西安核心网红景区,包括“西安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曲江海洋极地公园、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

景区运营管理业务正是曲江文旅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游客激增、一票难求,曲江文旅直接受益。据悉,今年6月以来,大唐不夜城日均客流量达30万人次。曲江文旅表示,上半年大唐芙蓉园、海洋极地公园上半年收入同比明显。

在西安旅游市场中,一股难以忽视的消费力来自当地大型演出赛事的举办。

8月7日,“西安发布”披露了一份演出经济成绩单,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统计,偶像组合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前后,西安住宿线上提前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尤其是8月6日至7日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体现在上市公司业绩中,西安旅游表示上半年酒店、旅行社业务增加。而西安饮食则称餐饮市场消费也实现进一步提升。

扭亏为盈任重道远

作为西北地区首家上市的旅游公司,西安旅游主营业务由酒店、旅行社跨界至商贸,但业绩多年未见起色。

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间,西安旅游扣非后净利润累计亏损额超6亿元,其中,2022年扣非后净亏损额最高。

归母净利润方面,自2014年至今,西安旅游保持波动下行趋势。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026万元。

主业增长乏力,西安旅游频频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9年至2022年,该公司旅游业务下滑的同时,商贸业务营收增长迅猛,营收占比由3.49%拉升至51.46%、60.5%、62%。

而高速增长的商贸业务也没能为西安旅游业绩大幅“输血”。究其原因与该业务毛利过低关系紧密。

占比超6成的商贸板块在2020年、2021年毛利分别为3.67%、1.6%,而同样做农副产品商贸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动辄可达20%-30%的毛利率。

传统业务增长乏力,跨界板块难抗盈利增长大旗。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西安饮食的财报中。

今年上半年,在市场火爆、营收同比增幅超60%的背景下,该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依然亏损约4605万元。

上述并非孤例。自2012年开始,西安饮食多次出现营收与归母净利同比连年下降。若以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西安饮食扣非净利已连亏十年。

主业萎靡不振,西安饮食将目光锁定他处。近一年来,西安饮食因涉足预制菜、疑似开设国营大食堂、西凤酒借壳等消息一度引发热议,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追捧。

事实上,预制菜方面与金龙鱼旗下丰厨(兴平)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后,至今未体现在该公司营收业绩上。

此外,作为坐拥西安绝大部分核心流量景区的曲江文旅,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主业亏损。2022年净亏损额度为公司自1996年上市以来亏损额最高的一年。

该公司净利波动高度依赖门票等景区管理运营收入。上半年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亦是其旗下多个景区收入同比上涨。

一位西安本地文旅行业资深人士坦言,西安文旅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并未体现在其业绩发展与公司成长中,这其中一部分是体制原因,另一部分则是公司自身守旧不变。仅靠热门概念加持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来引发关注,并非长久之计,如何在业务板块打造核心竞争力才是根本。

(作者:凌晨 编辑:朱益民)

凌晨

记者

关注资本市场及区域经济的有趣新闻,欢迎交流,微信:lingchen45678(请注明单位+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