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专栏丨如何看待“认房不认贷”后的楼市表现?
李宇嘉(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8月底,以“认房不认贷”为核心的一揽子纾困政策施行已有半个多月时间。从最近两周(9月3日-16日)的数据来看,与8月最后两周相比,北京、深圳、广州新建商品住房网签成交量平均增长18.0%、9.8%和18.8%。最近一周(9月10-16日),三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量环比增长31.7%,考虑到从缴纳定金到网签的滞后性,后者更反映政策释放需求的效果。
从二手住房来看,一线城市最近两周的交易量(以缴纳定金为准)比新政前环比增长48%。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效果呈现出“逐周减弱”的态势,政策后第一周,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均快速反弹,其中北京、上海甚至环比实现翻倍增长,但到了第二周,增幅迅速降至30%以下的水平。而且,新建商品住房市场呈现分化加剧的现象,中心区定价合理甚至存在价格倒挂的刚需、刚改盘(面积在80-120平方米),受政策利好而带动预期的大户型或豪宅需求(面积在140平方米以上或总价在800万以上)更受欢迎,而其他类型去化并无明显改观。
另外,二手住房挂牌量迅速攀升,并且增长幅度超过了二手房交易量。比如,新政后京沪每天新增挂牌量在1300-1500套,而单日交易量仅为挂牌量的一半,导致各大城市二手房挂牌量迅速攀升。一方面,这源于“认房不认贷”鼓励刚需和改善的循环、新房和二手房的循环,导致置换型需求明显增加,特别是持有老旧或无学位及通勤优势的二手房挂牌量增长。
对于各大城市来说,一方面改善型住房购房旺盛,新房供销中60%以上的为改善型物业;另一方面,由于年轻人、新市民、外来人口集中,刚需购房的潜力也很大。落实“认房不用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既能通过降低按揭门槛满足改善型购房需求,还能将改善型需求手中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区位优势突出(一般在中心城区)的房源释放出来,满足刚需购房。
根据中介机构的统计,京沪深新增挂牌出售的二手房源,约70%-80%的为15年以上楼龄的房源,其中绝大部分为有换房需求的人群,也有部分基于资产保值而套现或腾挪房产(卖掉保值效果差的房子)的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从价格来看,二手房挂牌价仍以降价出售为主导。一方面,挂牌量巨大和买方市场占主导,另一方面业主希望尽快卖出以实现置换。
除了政策效果的脉冲响应减弱以外,新政后新房访客量和二手房带看量增幅并无交易量那么大,大约只有后者的一半(20%左右)。这意味着,近期入市成交的主要是前期在看房的潜在客户。在7月底国家做出“优化调整政策”的表态以后,新房访客和二手房带看量明显增加了。8月底优惠政策落地,助推了这些需求入市,但后续需求的接续能力明显减弱。
需求端相对弱势,而供给端房源供应却在增长。根据克而瑞统计,9月份28个重点城市预计新增商品住宅供应面积环比上升13%,再加上热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基本都在15万-20万套,导致供需两端不平衡的局面再次显化,房价稳定的压力依旧较大。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3%,连续3个月下跌,且跌幅加大。
好消息是核心城市房价跌幅收窄、趋于稳定。8月份,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为-0.5%,跌幅与上月持平。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下跌0.2%,跌幅明显收窄且不再领跌。根据笔者调研来看,不管是基于结婚、生子、就业产生的刚需,还是基于家庭规模增大、房屋功能老化等导致的改善或二套房购置(为父母或子女购房),显示的需求仍比较可观。
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普遍存在房价下调预期、各个区域均不缺住房导致选择多元,包括刚需在内的需求处于摇摆态势;二是“卖一买一”的换房链条循环不畅,其中既有“卖一”交易周期较长的问题,也有“卖一”的房源供给效率较低(比如老旧住房)的问题;三是换房的交易成本较高,比如“卖一买一”连环交易涉及契税、增值税、中介服务费、按揭服务费等。
1-8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1%,跌幅较1-7月扩大0.6个百分点,跌幅连续4个月扩大。考虑到“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及年底11-12月开发商冲业绩,以及9月上半月新房和二手房交易均比8月要好的现实,9月底的关键时间节点(“9·30”往往是政策频发的节点)可能还会有新的纾困政策落地,预计全年新房交易跌幅可收窄至5%以内。
由此,2023年将实现13亿平方米左右的销售规模,拉长历史来看也是相对高位,实现了相对稳定。从目前供需重大变化的新形势看,单纯从需求端进行刺激,不仅政策空间收窄,且效果明显减弱。考虑到目前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等刚需的潜力,以及改善型需求换房的诉求仍较为强烈,房地产前景仍不必悲观,但基于收入、工作预期及房地产的预期并不乐观,刚需和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行为发生明显改变,不再基于一时政策激励而迅速进入市场。
笔者认为,下一步政策除了继续在需求端着力,比如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更要提高供给效率,如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存量项目启动服务“补短板”,鼓励开发商降价,推进先租后售,教育均等化,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等等。一方面降低住房购置成本,提高房屋的可居住性,更重要的是培育长期可持续的购买力,这是房地产稳定的关键。
(编辑:陆跃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