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张欣 北京报道
2023年9月19日,“合普惠 新金融——2023 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暨典型案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新十年必须加快推进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在2023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在普惠金融正式提出十周年之际,总结过去十年普惠金融的发展成就、发展经验,探讨未来十年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非常必要。
何德旭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新十年加快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论点。
第一,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契合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对高质量发展做了全面、深入阐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各个方面总的要求。普惠金融作为经济、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普惠金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是充分有效地发挥金融功能的内在需要。过去十年,普惠金融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普惠金融总体上走的是一条重数量、轻质量的道路,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普惠金融的创新性和适应性还不是太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等。所以,在新十年,普惠金融必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地转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自身的功能。
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对此,何德旭提出了四点建议。
第一,健全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普惠性现代金融体系里,应该注意三个关键词:普惠、现代、体系。从“现代”来看,其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基本要求、基本标志、基本特征,与传统的金融体系相比有巨大变化。比如,从基本特征来说,除了过去比较注重的创新性、安全性、开放性以外,还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惠性。从“体系”来看,这个体系指的不是单一的机构和市场,而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包括间接融资,而且包括直接融资;不仅包括大金融机构,也包括小金融机构;不仅包括商业银行,也包括保险公司,还包括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等。何德旭认为,在新的十年,就是要全方位发力,努力建设现代普惠金融体系。
第二,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来助力普惠金融,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数字化赋能在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扩大覆盖面,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新十年,数字化将成为普惠金融的最基本的特征,或者说数字普惠金融将成为普惠金融最主要的形式。
何德旭还提到,近几年,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去年年初,央行就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地提出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特别强调要高质量地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去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可以看到,在这些政策的引领之下,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进。
第三,重塑普惠金融的服务性,从根本解决普惠金融效率不高的问题。服务性是普惠金融最本质、最根本的特征,但是目前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的服务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真正服务的理念、真正服务的意识也还没有形成,比较多地注重追求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金融的服务性。具体的表现就是普惠金融还不能够满足农村农业、小微企业、弱势群体等的融资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需求。所以在增强普惠金融市场主体的服务性理念、服务性意识上,还要做出巨大的努力。
第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也就是要保障普惠金融运行的安全,防控好风险。“做不到这一点的话,我觉得普惠金融不可能做到可持续,”何德旭表示。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相当多的金融风险,包括数字普惠金融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金融风险,这些都是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的。
何德旭称,总的来看,新十年普惠金融的发展任重道远。但通过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国的普惠金融一定能够行稳致远。
(作者:张欣 编辑:曾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