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金融落实“林长制”改革样本:滁州国家储备林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21金融街李愿 2023-09-26 17:14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滁州报道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9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主题教育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强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第二批主题教育抓紧抓好、抓出实效。9月18日-20日,在金融监管总局组织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深入安徽黄山、滁州、淮南等地调研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以及痛点、难点等问题,并推出系列调研文章,此为第二篇。

“全椒县有很多外出务工人员,但是过了60岁就很难再找到工作,他们来我们这里上班,每天100元,还供饭,整体收入还是不错的。”9月19日下午,在神山国有林场东山林营区,全椒县森园林业综合开发公司(下称“全椒森园林业”)董事长兼总经理何章谦对记者表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3月,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审批全椒森园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贷款9.3亿元,贷款期限20年,用于全椒县3个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4.3亿元。

据了解,上述项目是安徽省金融机构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首单,也是迄今为止全椒县林业发展史上建设规模和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

“该项目建设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发展银行全椒县支行行长戴红卫对记者表示,该项目既解决了长期以来林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短的发展瓶颈,也显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将对全椒县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有何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全椒县国土面积235.32万亩,林地总面积60.95万亩,其中国有林场20.8万亩,林木总蓄积量288万立方米。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等因素限制,全椒县林业发展存在着林分结构不合理、木材生产方式落后、森林生长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

据了解,全椒县为积极贯彻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战略决策,着力推进“林长制”改革,加快推进全椒县国家储备林建设,全椒县委、县政府就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启动、项目申报、项目建设投融资模式、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运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

全椒县林业局党组成员、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陈发军告诉记者,全椒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总规划面积39.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0.7万亩、改培16.6万亩、中幼林抚育12.6万亩,造林用地国有林场19.3万亩、集体林地20.6万亩。

今年是全椒县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第三年,据何章谦介绍,该公司目前已完成7万亩果树林的种植,“原来我们有财政资金支持,但资金有限,一年只能种植1000多亩,有了金融机构支持,解决资金难问题后,我们种植速度大大加快了。”

不仅如此,该项目还有较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据了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311.1万吨,按工业成本法1200元/吨,并结合市场逼近系数0.2作为同化二氧化碳的定价,每年增加二氧化碳效益近2616.46亿元;林地每年释放氧气275.4万吨,按生产氧气平均价0.15元/公斤(医用氧气批发价的20%)计算,每年释放氧气效益约为41.31亿元;年可增加蓄水320万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3元计算,其替代值约65.86万元;可减少水土流失约21.95万吨,按每吨10元计算,每年其固土替代值约219.54万元;每年发挥的降尘作用产生的净化大气效益总值1.7万元。

项目完成后总收益可达56.75亿元,国家储备林建设至建设期末,木材收益为15.30亿元;目的树种大苗产生收益1.05亿元,混交树种大苗产生收益2.87亿元,花灌木大苗2.13亿元,苗圃基地小苗1.30亿元,林下经济生产总产值31.64亿元;同时,薄壳山核桃产生果实57565.45吨,预计产值25.59亿元,麻栎林产生炭材39013.45吨,预计产值3.12亿元。生产运营期平均每年收益为2.37亿元。

社会效益方面,何章谦介绍称,项目建设期间每年可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夏天岗位少一些,秋天岗位最多,每个岗位一年可以做150天到200天。”

安徽金融落实“林长制”有何成效?

上述所提“林长制”,是一项探索创新,更是一项改革探索。实施林长制是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整合各类森林及政策资源,实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

201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以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21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在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明确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原安庆银保监分局推动落地全国“第一单”林长制项目贷款,资金提供方为农业发展银行安庆市分行,贷款期限为15年。

在落实林长制改革方面,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获悉,该局一方面优化金融服务,提升林业融资可得性,一是指导银行机构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二是指导银行机构创新林业贷款抵(质)押模式,三是指导银行机构优化林业贷款流程;另一方面高保险产品适配性,强化林业风险保障,一是推动辖内保险机构与安徽省林业局联合出台“林长制护林保”实施方案,探索推动“林长制护林保”一揽子林业保险试点;二是指导保险机构探索开展碳汇价值综合保险,为森林碳汇提供风险保障。

“我行围绕安徽省深化林长制改革部署,丰富拓展‘林业资源+’项目贷等模式内涵,统筹结合特色产业、森林旅游等,其中在安庆实施18个国家储备林项目91亿元贷款,覆盖全市各县域。”农业发展银行乡村振兴处处长肖玮告诉记者。

保险方面,国元农险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闫德农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与安徽省林业局联合行动,推广实施“林长制国元护林保”,建立“森林基本险+特色林产品保险+商业性林灾保险”保障模式,探索开展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地综合保险,巩固“林长制”改革成果,为国内首创。具体业务上,先后创新开展了古树名木施救费用保险、野生动物致害责任保险、生态护林员意外伤害保险等,提供风险保障超过28.85亿元。同时,在山区大力推广实施公益林保险与商品林保险,以及碳汇林保险、林木火灾保险、保单质押等,2022年承保面积5264.2万亩次,支付理赔金额2376.5万元,帮助林农获得保单质押贷款资金年均近亿元。

中国人寿财险宣城中支同宛陵林场、马头国有林场签订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协议,对于林业损毁对应的碳汇减少量进行赔付,已承保森林面积共计1.26万公顷,碳汇量121.12万吨,提供风险保障5004.17万元。

(作者:李愿 编辑:曾芳)

李愿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微信:liyuan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