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奖金上涨!诺奖何以延续超120年?

大财富之道张欣 2023-10-08 17: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读了诺贝尔先生的遗嘱原文、以及基金会年报及相关文件,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希望为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欣 北京报道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球瞩目的“诺奖”桂冠摘取期,从10月2日到8日,诺贝尔奖五项大奖均已揭晓,10月9日将公布最后一个经济学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9月15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23年的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类别将增加到11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732.8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0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66.62万元)。

2023年诺贝尔奖奖金为何上涨?诺贝尔奖奖金来自哪里?延续超过120年,甚至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依然焕发活力的诺贝尔奖带来哪些启示?这些问题或许看似简单,又或许读者也略有耳闻,但今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读了诺贝尔先生的遗嘱原文、基金会年报及相关文件,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希望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诺贝尔奖奖金来自哪里?

提起诺贝尔奖,一个常见的问题是,钱来自哪里?

答案显而易见,诺贝尔奖奖金来自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下称“诺贝尔先生”)遗嘱中的资产转化,但回顾历史,其遗产整理及后续的资产管理绝非易事。

诺贝尔先生是一位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和商人,他还写过诗歌和戏剧。1895年11月27日,诺贝尔先生签署了最后一份遗嘱,称他的大部分财产应该被转化为一个基金,并投资在“安全证券”上。这些投资的收益应该“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分发给那些在前一年内为人类带来了最大好处的人”。

  

(诺贝尔先生最后一份遗嘱原文,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其遗嘱等资料,抛去诺贝尔先生给亲戚朋友的遗产,其所剩的资产超过31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今天的17亿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11.32亿元),主要分布在伦敦、格拉斯哥、哥德堡、斯德哥尔摩、柏林、圣彼得堡等城市,资产类型包括房地产、证券、应收账款、专利版税等。

在遗嘱中,诺贝尔先生指定Ragnar Sohlman和Rudolf Lilljequist为他的遗嘱执行人,为了补偿两位执行人处理遗嘱事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他还分别给予Ragnar Sohlman和Rudolf Liljequist一百万瑞典克朗,五十万瑞典克朗。这些丰厚的报酬也侧面说明,诺贝尔先生的遗产处理需要辗转多个国家,极其耗费精力。

由于诺贝尔先生的资产分布在多个国家,两位执行人首先决定将大部分资产转移到瑞典。其中一件趣事是,为了防止法国当局或出面阻止其转移资产,两位执行人干脆坐着马车走访了巴黎的银行,收集了诺贝尔先生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文件,装箱后从巴黎运回瑞典。

1900年诺贝尔基金会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管理诺贝尔遗嘱的资产和与诺贝尔奖相关的知识产权。同年,瑞典国王正式颁布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下称《章程》)。1929年至1946年,遗嘱执行人Ragnar Sohlman担任了诺贝尔基金会的执行董事。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基金会只能投资于“安全证券”,这在当时主要是指高信用低风险债券或由这类证券支持的贷款,或者由房地产抵押支持的贷款。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经济影响,以及向政府缴纳的过高税负,很快让诺贝尔基金资产管理陷入困境。1923年,诺贝尔奖奖金降至历史最低点,为11.49万瑞典克朗。

重压之下,诺贝尔基金会做出了违背诺贝尔先生遗嘱的投资决定,但这一决定普遍被认为是与时俱进的。在基金会董事会的要求下,20世纪50年代初,瑞典政府批准了一系列《章程》变更,赋予了董事会自由投资的权限,即诺贝尔基金会不仅可以投资于房地产、债券和有担保的贷款,还可以投资于大多数类型的股票。同时,诺贝尔基金会获得了政府的免税优惠资格,大大减轻了其资金压力。

从诺贝尔基金会2022年年报亦可以看出,近年来,固定收益类投资仅占基金会投资总量的10%—20%,其资产池中大多是股票、对冲基金、房地产基金等高风险投资产品。其中,另类投资、对冲基金等因为透明度较低,导致诺贝尔基金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也可能参与到一些违背奖项精神的商业项目中,比如投资一些环境污染项目等。《诺贝尔基金会资产管理负责任投资指南》中也提到,另类投资难以找到替代品,但基金会正在积极寻找具有可取的道德和可持续性策略的新投资机会。

 

(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组合,来源:诺贝尔基金会2022年年报)

从历年诺贝尔奖奖金数量来看,1955年,诺贝尔奖奖金首次突破20万瑞典克朗,此后基本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截至2022年,诺贝尔奖的奖金价值相比其原始奖金提升了316%。

 

 

(诺贝尔奖历年奖金数额,来源:诺贝尔奖官网)

2023年诺贝尔奖奖金为何上涨?

诺贝尔基金会称,2023年每个奖项的奖金提升到1100万瑞典克朗,其原因是“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截至2022年底,诺贝尔基金会总投资资本的市值为57.99亿瑞典克朗。”诺贝尔基金会表示,当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时,每个奖项类别的奖金金额约为15.08万瑞典克朗。在过去的十五年中,奖金金额已经多次调整。2012年,诺贝尔奖的规模从1000万瑞典克朗降至800万瑞典克朗,同时启动了一个广泛的计划,以加强诺贝尔基金会的财务状况。2017年,奖金金额从800万瑞典克朗增加到900万瑞典克朗。2020年,奖金金额提高到1000万瑞典克朗,到了2023年,奖金金额进一步增加到1100万瑞典克朗。

有媒体还猜测,诺贝尔奖奖金上涨或与瑞典法郎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相关,但一位资深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二者之间并无关系,奖金上涨主要原因是基金会投资收益不错。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执行)、社会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宏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基金会的成功运作,具体上是财产能以永久基金模式运作,能钱生钱,不受金融危机冲击,但实际上瑞典克朗过去严重贬值,曾令以美元兑换的奖金价值大跌。近年增值,应是投资上有了较好回报,因此便能提升奖金。但若扣除瑞典克朗贬值,以美元或港元计,并没所指的那么巨大增幅。

为了保证诺贝尔奖奖金发放和基金会正常运作,诺贝尔基金会设定了最低投资回报率,并且进行多样化的投资。

“基金会的目标是每年至少实现通货膨胀调整后的总回报率为3%。”诺贝尔基金会2022年年报显示,基于风险和回报的评估,董事会确定了资产配置的正常持仓比例的区间,该比例区间可由董事会进行调节。以2022年为例,其资产配置情况如下:

l 股票基金:53%

l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基金:9%

l 固定收益资产和现金:17%

l 另类资产:22%

l 对冲基金:0%

除了3%的目标外,诺贝尔基金会还使用一个类似于其正常投资组合的基准指数来评估短期结果,该指数包含股票、债券、房地产投资、另类资产。此外,基金会还参考其他公共资产管理机构(北欧地区为主)的回报率。

事实上,投资有道离不开诺贝尔基金会特有的资产管理模式。

诺贝尔基金会年报显示,为了确保良好的资产管理,基金会设立了投资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定期重新评估管理资产运营的原则和规则,并提交更改建议。委员会还制定战术资产分配决策,以及如何在国家和地区、货币、利率和信贷风险中分配资产。

值得注意的是,诺贝尔基金会称,投资委员会的成员没有薪酬,即投资委员会是由志愿者组成,他们自愿为基金会服务。这有助于确保投资决策能够更加专注于实现基金会的财务和战略目标,从而不受薪酬或利益的影响。

诺贝尔奖延续超过百年带来的启示

对于诺贝尔奖项延续超过百年带来的启示,郑宏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奖项设立应坚持客观、科学,不要带意识形态,才能赢得全球人民支持,若我们要学习,或应从这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要让基金永续运作,须设于高度保障私产,资金可自由进出,且能具“生财、聚财、理财、用财”四方面优势的地方——例如中国香港,值得有意设立这种能够流芳百世奖项的巨富人士认真考虑。

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喻恺等人在《百年诺贝尔基金运作模式探析》一文也提到了诺贝尔基金会成功运作的启示,分别是:

第一,采用永续投资的运作模式。诺贝尔先生捐赠的原始资金固然雄厚,但如果直接用来发放奖金,那么资金终有一天会被耗尽,也就不可能支持诺贝尔奖延续至今。事实上,诺贝尔基金会的运作方式是,遗产捐赠并不直接用来发放奖金,而是作为本金进行投资运作,并仅从每年的投资收益中提取奖金,如此才使得诺贝尔先生的捐赠惠及更多后人。

第二,注重投资本金的长期保值。对于永续型基金来说,通过将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归入本金进行再投资,可以有效地帮助本金抵御通货膨胀。另外,虽然政府机构没有向诺贝尔基金会直接捐赠,但是政府的免税政策对于这样一个非营利组织是莫大的财政支持,尤其对于本金的保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贯彻与时俱进的投资策略。诺贝尔基金会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挖掘新的投资增长点。从最初的只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到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再到对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的重视,并由瑞典国内投资转向全球资产配置,诺贝尔基金会不断地开拓能够带来更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结合内外部管理更好地控制风险和实现增值。

第四,实现投资与评奖两大管理职能的分离。诺贝尔基金会专注于基金的投资运作,从而提供资金支持评奖永续进行,而奖项得主遴选的具体流程则由各评奖机构落实。这两个职能都需要具备专业背景的人士负责,投资工作由专业投资人员操作,评奖工作则由科学家开展。这样的职能分工和人员配置,保证了评奖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郑宏泰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他为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了一项建议——把香港打造为全球慈善基金中心。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腾飞与经济持续急速发展下,中国民间社会亦积聚巨大财富,当前不少巨富家族到了传承与思考财富出路的时刻,创立慈善基金作福后代,博施济众,能够更好发挥财富效益,乃不少巨富家族筹划的方向。香港具备生财、聚财、理财、用财等多重优越条件,别具吸引力,是慈善基金的理想落脚地,值得中央及特区政府大力发展与推广。

郑宏泰称,若能把香港建立成全球慈善基金中心,可带来多方面效益。一是慈善资金在香港落户设立,必然投入股票、债券、地产等投资产品之中,因此能“激活”相关产业,壮大香港金融力量;二是基金支持救灾助弱、防疫抗疫、环境保护、文教科研等活动,可减轻政府在相关方面的财政负担;三是慈善基金追求稳定回报,强调长期发展,其落户必然成为金融和社会的稳定力量,有助于社会长期繁荣安定;带动如法律、会计、家族办公室、公司秘书、智库及咨询等周边专业服务,创造优质高端就业。此外,有助于提升香港乃至国家软实力,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

(作者:张欣 编辑:周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