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对全球气候行动产生重大影响

21对话郑青亭 2023-10-19 20: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郑青亭 北京报道  10月19日,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原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在过去10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值得西方国家好好研究。

“在我看来,西方国家应该好好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它们可以提出与之互补的倡议。”索尔海姆说,“一些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在药业等产业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切实帮助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将它们当作同中国竞争的场所。”

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索尔海姆本周在北京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本届高峰论坛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等成果。

展望未来的金色十年,索尔海姆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将在两个方向继续发展。其一是继续推进“绿色走廊”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过更多民生工程拉动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助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其二是在软联通方面开展很多合作,包括在健康、教育、旅游、艺术、文化等方面开展更多合作,通过更多“小而美”的项目推动商业贸易,也增进各国民众之间的了解。

图/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原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Solheim)

将朝两个方向继续发展

《21世纪》: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刚刚于在北京闭幕。作为受邀嘉宾,请分享一下对此次高峰论坛的感受?

索尔海姆:我认为,本届高峰论坛最重要的内容是总结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惊人成绩,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未来可以做的工作。在我看来,该倡议未来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推进“绿色走廊”建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许多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谈到了这一点,比如,阿根廷总统提到该国对水力发电以及铁路建设的需求,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偏远地区的发展。二是在软件方面做更多的事情。中方提到要在健康、教育、旅游、艺术、文化遗产、图书馆等领域开展更多合作。

《21世纪》:你刚刚说,过去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惊人成绩。这体现在哪里?

索尔海姆:很多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对共建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比如,中老铁路不仅让老挝万象和中国云南相连,而且通过中欧班列的铁路网络将商品运往遥远的欧洲。这条铁路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老挝的出口局面,也让该国提升了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因为游客们可以通过这条铁路前往昆明等其他旅游目的地。这些都给该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21世纪》:你对哪个“一带一路”旗舰印象最深?

索尔海姆:我在肯尼亚蒙巴萨住过一段时间,内罗毕铁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去过蒙巴萨就会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破败的城市,有很多贫困人口。但当你看到漂亮的内罗毕车站,会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它是那么干净整洁、设施齐全。这个项目显示了“一带一路”倡议给该国带来的巨大影响,让该国有希望变得更加繁荣、富裕,它也可能会在未来影响更多的非洲内陆国家,比如卢旺达和乌干达。

《21世纪》: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请介绍一下这个委员会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索尔海姆:我们的委员会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建议。比如,我们建议停止所有海外煤炭投资,这个建议在2021年被正式采纳,它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是变革性的,未来所有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的能源投资都将是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再比如,我们还发布了“‘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分级分类体系”,建议基于环境影响对海外项目进行红、黄、绿灯三级分类,以助力海外项目的管理部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加强监管。

《21世纪》:你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如何影响未来十年的气候行动?

索尔海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全球气候行动计划之一,特别是因为它将推动可再生能源革命。150多个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它们都希望有更多的绿色贸易和投资,比如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垃圾发电等。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推动更多绿色项目落地。在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会同合作伙伴发起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为发展中国家绿色发展提供充足、可预测和可持续融资。

西方应该好好研究“一带一路”倡议

《21世纪》:尽管中国一直表示这一倡议对所有国家开放,但一些西方国家仍然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消极态度,甚至提出了自己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以抗衡“一带一路”倡议。你对此怎么看?

索尔海姆: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嫉妒和地缘政治竞争。迄今为止,西方提出的竞争性的计划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在我看来,西方国家应该好好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它们可以提出与之互补的倡议,而没有必要与其竞争。一些西方国家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在药业等产业也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西方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切实帮助非洲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将它们当作同中国竞争的场所。

《21世纪》:在全球经济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潜力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复苏?

索尔海姆:毫无疑问,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因为经济走廊的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为贸易往来奠定基础。同时,各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正在推动全球能源革命,这不仅能够克服能源短缺的挑战,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经济复苏变得更容易实现。

联合国改革任重道远

《21世纪》: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改革多边体系,称现有机构不再反映世界本来的情况。你同意吗?

索尔海姆:我对此表示完全同意,并认为他应该采取切实行动。当前,没有一个联合国重要机构的总部设在人口占全球60%的亚洲,几乎所有总部都在美国和欧洲。此外,联合国系统的工作人员的代表性还远远不足,这制约了系统的公平性。以我曾经所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例,很多员工来自芬兰,而中国和印度籍的却很少。此外,安理会也需要进一步改革。

《21世纪》:金砖国家扩员、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南方国家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索尔海姆:这标志着世界秩序的彻底改变,但也是世界秩序的恢复。在1800年之前,中国和印度加起来在全球经济占比超过60%。此后,由于殖民时代的到来,中国、印度等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大幅下降——印度从27%降至2%,中国从35%几乎降至零。当前,中印经济正得到大力发展。随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秩序将重现公平正义,并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

但未来,这将是一个多极世界。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强大的两个国家,而印度、欧洲、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我们需要在这个新世界中维护和平并坚持对话。

《21世纪》:更具体一点,你希望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索尔海姆:中国应该成为推动稳定、对话和相互尊重的力量。我们需要接受差异,并互相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通过持续对话来解决部分分歧。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维护和平,因为战争会造成人道主义灾难,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21世纪》: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新报告,世界各地的分裂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损失高达GDP的7%。你认为全球化会在未来几年倒退吗?

索尔海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全球化脱钩会导致一场严重的经济灾难。全球化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脱钩不会有赢家,每个人都会输,因此,为什么要推行完全不合理的政策呢?但我们也需要明白,欧洲希望自己的关键基础设施由欧洲企业制造,这并没有什么不合理。对于欧洲来说,我们希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大的份额,这也不是不合理的。我要强调的是,不理性的是所谓的“脱钩”或者“贸易战”,我们需要就如何平衡各方关切进行持续对话。

(作者:郑青亭 编辑:林虹)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