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赋能可持续发展,区块链技术或可防止“漂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伟泽 深圳报道
2023-10-27 19:52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张伟泽 深圳报道

10月27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罗湖区人民政府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渣打银行战略支持的“2023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周”在深圳盛大开幕。

在活动现场的湾区金融对话中,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市场拓展联席主管鲍海洁指出,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香港带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近十年内,香港交易所的IPO集资额始终位居前列。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器,可以在当前全球化放缓的环境中帮助投资者规避相应的风险,更好地帮中国公司出海,以及国外公司拓展中国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财经金融服务及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指出,香港可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作用,在碳市场交易环节中贡献力量,帮助国家在再生能源方面做大做强。

金融助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赋能。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市场拓展联席主管鲍海洁表示,科技进步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金融能够通过向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来间接促进可持续发展。

鲍海洁指出,港交所的18A制度改革允许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能够助力药物原创研发,加速药物推向市场,让更多人能获得更好的治疗,这也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公平原则。

截至9月初,有61家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章在港交所上市,融资约1,200亿港元。18A章带动整个医疗健康板块发展,自2018年上市改革以来,共有120家医疗健康公司上市,融资超过2,600亿港元。

鲍海洁进一步表示,另一方面,投资人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投资框架也愈发重视。如果相关上市公司不符合ESG相关标准,便无法获得国际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的投资。

港交所也在积极推行对于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监督。鲍海洁指出,港交所目前已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的ESG信息披露。今年4月,港交所更是新增了ESG气候信息披露要求,为投资者提供参考标准。

金融科技助力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并非万能,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就需要金融科技的助力。

梁瀚璟指出,目前绿色融资存在“漂绿”问题,一些以绿色环保为噱头的资金并不能真正被投入到能够解决气候问题的应用。而通过债券代币化将有助提升债券分配的透明度及效率,绿债投资者可透过区块链平台追踪所投资项目的进展。

2023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在政府绿色债券计划(绿债计划)下成功发售8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代币化绿色债券)。这是全球首批由政府发行的代币化绿色债券。

碳市场也是可持续发展中热议的话题。碳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环境外部性市场失灵和相关政策工具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香港交易所在2022年10月推出国际碳交易市场Core Climate,参与者一年内已经增加三倍至近70个。Core Climate平台上交易的优质碳信用源自40多个经国际认证的碳减排项目,包括亚洲、南美及西非的林业、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项目。

梁瀚璟指出,区块链技术也能够在碳交易中运用。目前碳信用的数据真实性以及相对应的信任问题是目前碳信用交易的痛点。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特性将能够有助于解决该问题,同时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交易环节提供支援。

(作者:张伟泽 编辑:李莹亮,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