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按键”伤人丨中国传媒大学王四新:警惕网暴泛化现象,避免“冷饭热炒”

合规科技钟雨欣,实习生周颖 2023-10-28 07:3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钟雨欣 实习生周颖 北京报道

数字时代重塑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连接逐渐变得“比特化”。互联网是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暴力就像藏匿在阴暗角落的新型“怪兽”,屏幕上的文字、符号、图片,都可能幻化成伤人的利爪,导致当事人“社会性死亡”,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社会危害。

网络暴力治理是综合性、系统性工程。为了深入探讨网络暴力的影响、目前治理的难点及应对措施,寻求有效的治理方案,近日,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举办“‘按键’伤人如何破?——探索网络暴力的多元治理路径”研讨会,邀请领域内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就我国网暴治理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四新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治理网络暴力的进程中,出现了网暴报道的泛化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三个特点:泛化“网络暴力”定义、拓宽“网络暴力”关联、对“网络暴力”进行错误定性。而其成因有三:网络暴力内涵界定不明、媒体不当助推网络暴力和网络传播环境下的网民情绪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王四新)

“治理网暴不应通过泛化网暴来获得更多的治理效果。对网暴的认知应当结合施暴者使用的手法、语言中体现的诉求并结合具体的传播效果、社会效果及损害效果等多种原因来确定。”王四新说。

“对于热搜榜等,网站平台需要做好把关,进行干预和管控,当事件发酵超出合理范围的时候,平台需要有意识地降低曝光度,不要用网暴事件来获取流量。”王四新指出,“反网暴的时候要注意部分平台及媒体主导的重复,所谓‘冷饭热炒’,用过去的事情不断翻炒来吸引流量,个人的身份信息、社会关系、在公共场所的行为等等受到曝光以后,很容易引发网暴。”

“网站平台和相关媒体在涉及网暴案件的传播过程中不应一味追求流量,而应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形成新的网暴问题或对网暴产生扩大和推广效果。”王四新表示。

在王四新看来,治理网暴需要摒弃简单化思维,不应单纯地认为网暴可以通过新的立法或更加猛烈的专项治理而被除根,而更多是需要促进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内容治理层面,应当健全网暴预警机制;在商业运营层面,要切断利益传播链条;在法律依据层面,用好法律维权工具;在社会心理层面,加强媒介规范引导,提升网民媒介素养。

(作者:钟雨欣,实习生周颖 编辑:蔡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