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粤港澳大湾区要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香港可发挥龙头带领作用

南沙声音陈梦璇 2023-10-29 20:38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的价值所在,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应提升至30%。”10月28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广州南沙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围绕《大湾区与粤港澳一体化发展I: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出,粤港资源优化互补,应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一重点,“制造业看广东,生产性服务业由香港牵头引领”,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掌控生产性服务业就能掌控产业发展

一个国家的服务业,一般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何为生产性服务业?黄奇帆表示,区别于生活性服务业的衣、食、住、行、教育、卫生、文化、养老、旅游、康养等十个方面,“各种制造品的服务内容,我们把它叫作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介绍,生产性服务业同样包括十个方面。一是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流程所需要的研究开发服务。二是各种产业链中的物流配送、战略物资的平衡到位,也是一种服务。三是产业链中的金融服务。四是企业准入,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等服务。五是绿色环保的保障服务。六是把产业链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服务。七是各种产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线上线下采购、销售、贸易、批发都属于第七种生产性服务业。八是专利司法保障、品牌的推销广告等服务;九是产品维修和更新升级等售后服务。最后是整个产业链的外包服务。

“当今世界,凡是高质量的终端、装备、制造,里边40%-50%是制造业产生的价值,50%-60%往往是服务产生的价值,这种服务深度嵌入到装备里边,看不见、摸不着。”黄奇帆以作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终端设备手机的生产线为例,一台价值1万元的手机中,制造本身的成本可能占据5到6成,而手机中的操作系统,软件芯片里的程序、专利以及各种镶嵌在手机中的服务的价值,可能占到另外5成。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往往是产业链的链条企业、龙头企业,谁掌控生产性服务业,谁就掌控了产业的生态、基础和运行,分走的利润就越高。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薄弱,未来还需翻番至30%

为何强调生产性服务业?

黄奇帆表示,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能力的基础。中国是货物贸易大国,货物贸易总量世界第一,但是货物贸易大国不等于贸易强国,贸易强国必须通过“服务贸易”体现。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看,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生活性服务业,如宾馆、旅游接待,各种风景区的景区接待等,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服务贸易的进口量远高于前者。

此外,由于国内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国际生产性服务业的能力较弱,服务贸易进口业务大部分都是国际公司来做,“如果我们把国内生产性服务业搞好了,中国服务贸易就能发展上去。”黄奇帆表示。

另一方面,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对一个国家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体现了效益的价值。生产性服务业的创造者掌控了整个产业链的研究、开发、专利;管理物流配送、战略物资的到位;运行整个产业链的金融清算;开发产业链上的绿色环保以及产业链的数字赋能、自动化流程等,全球贸易批发、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的服务也与它有关。

“所以谁掌控生产性服务业,掌控产业链的生态,掌控它的基础、它的运行,当然利润的大部分都由它拿走。”黄奇帆表示,“这就是制造业的灵魂、附加值、生态等各种价值所在。”

而看回中国的生产线,虽然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约57%,但“问题是我们的服务业里面2/3以上生活性服务业,我们生产性产业只占1/3,占GDP比重20%不到。”

按这个逻辑来比较,中国的生产体系当中,生产性服务业最为薄弱。黄奇帆认为,如果未来中国要强大崛起,实现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GDP里的比重至少要从当前的17%-18%提高到30%。同时制造业的比重不能低于25%,最好是在25%至30%左右。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翻番,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未来要占到服务业的一半。

促进大湾区一体化,香港仍有生产性服务业龙头优势

基于上述观点,回到粤港澳一体化发展的问题,黄奇帆认为,虽然香港目前的经济规模小于广州和深圳,但香港并不丧失对粤港澳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里面始终处在一个推动者的角度。

“香港作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这个百年专业服务中心就有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香港的服务贸易占了香港进出口贸易的60%以上,远高于货物贸易。

黄奇帆补充称,“在上述十个方面中,除了制造业科研开发这个行当弱一点,香港其它方面都很强。”而要说广东省差点什么,黄奇帆认为,广东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低,但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在黄奇帆看来,香港背靠祖国,不仅内地的发展支撑香港,香港的开放也会辐射内地。从这个意义上看,粤港澳一体化在开放的引导力上,应以香港为先,而在产业、资金,包括制造业实体的规模上,广东已具备较大体量,正好和香港前卫的开放度形成互补的优势。

 “把香港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广东的制造业融合一起,推动粤港澳的高质量发展,我相信这是一个重点。”黄奇帆总结。

(作者:陈梦璇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