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我国正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是增长的最大底气
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在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态势更趋明显,并且具有结构性优化和市场内在驱动的特征,彰显出经济增长的韧性、底气与可持续。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特征,一些领域和指标出现暂时性波动,这是由市场内在规律造成的现象。如何解读这种增长曲线,曾一度在市场出现分歧。
事实上,市场对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经济增长存在预期过高的现象,当部分情况不达他们原本预期后,市场会因为失去对经济趋势判断的模式而迷失。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不应再依靠债务驱动的大水漫灌进行强刺激,而是既要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定增长,但又不能过度依赖越来越低效的债务杠杆,以有序转向国内消费和供给侧创新。
需要厘清市场上一些对经济暂时性波动的争议。在业界,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存在通缩压力并会持续带来债务挑战,因此,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货币政策改变可能存在的衰退趋势,同时暂时放弃结构性改革以消除政策阻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继续坚持结构性改革,但可以采取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定经济,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只是不应该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强刺激,这会导致整个市场从结构调整的轨道上重新回归老的道路。但是,第一种观点为了证明自己正确,往往倾向于过度强调经济中的负面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悲观预期,并与市场内受影响的一些投资者形成“合唱”,影响市场信心,试图形成倒逼政策的效果。
在国际上,中美处于科技与产业竞争的关键阶段,美国的一些政客、媒体与投资机构,也乐于发布所谓的“看空中国”的各种叙事。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西方唱空中国叙事的主要线索是人口、地产、债务等具有不确定性,但是需要时间去解决的问题。欧美政府在不断针对中国的产业和公司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他们一边唱空中国经济,同时又对中国产业与科技发展感到不安,并不断出手进行非理性的干预。这种矛盾的心态侧面反映了我们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快速前进。
这提醒我们,对于未来经济趋势的判断,应该有新的参考和指标,而不完全是继续依照粗放式发展模式下的“三驾马车”。我们已经从高速增长周期,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中,都曾遭遇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转型阶段。能够成功度过转型阶段,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步入现代化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是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与技术创新。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担忧其衰落的原因,也在于其制造业升级与创新遇到麻烦,因此,美国也在持续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我们不应被经济短期波动影响信心,而是看到我国经济转型与长期发展,正在沿着正确道路大踏步前进,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新兴战略产业正在赢得国际竞争优势,新型工业化全面推进,服务业创新此起彼伏,国内消费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我们正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大底气,这种底气是坚实的,并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当然,在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也在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改善预期,增强发展信心。结构性政策与稳增长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稳中求进的总要求。我们不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产生错误认识,也不能用刻舟求剑的方式判断未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的巨变,积极参与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未来。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