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消费三个关键词锁定:理性、国货、银发经济

21新消费高江虹,张亿珍 2023-10-31 21:03

预测消费者信心回升,消费总额将超过2022年水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实习生 张亿珍 北京报道

10月31日,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了《2023“双十一”年度调研报告》,调查了超过2000名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在“双十一”前的行为和趋势,预测消费者信心回升,消费总额将超过2022年水平。

艾睿铂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消费与零售业务负责人罗坚舜(Britton Russell)表示,2023年是疫情后首个“双十一”消费回归正常的年份,消费情绪和预算都非常强劲,总支出将比去年增加18%,几乎是2021年至2022年增幅的三倍。但品牌表现须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在“双十一”中脱颖而出并创造最大的回报。

早在今年十月中旬,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活动就已经抢跑,近期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电商直播的讨论也颇有热度。在这个中国最大购物节诞生的第十五个年头,消费者会为什么买单?

“疯狂”不再,消费者理性回归

比起前些年“买买买”的响亮口号,这一届消费者更多了些理性的沉淀,通过搜集不同零售商和平台的信息,以寻找性价比最高的产品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罗坚舜指出,直播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效力可能正在逐渐减弱,在调研受访者中,只有22%称直播为其下单的关键原因,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为32%。同时,随着理性消费取代了感性和冲动购物,综观20个不同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品牌的可信度(83%)是最先考虑的一点,其次为产品的功能(82%),而受访者认为直播(46%)和意见领袖(KOL)的推荐(45%)最不重要。

从品类上来看,日常必需品消费势头强劲,消费者倾向于消费日用品(42%),以及服装、时尚和配饰(44%)、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42%)、生活和家居用品(40%)等较高端的品类。与此相悖的是,今年奢侈品和钟表、珠宝、葡萄酒和烈酒等高档消费品的购买意愿降幅最大,虽然消费者仍然愿意通过增加购买非必需品来奖励自己,但谨慎、避免过度奢侈或大手笔消费是今年消费的特征之一。

国货正热,但仍需加强部分领域建设

本次“双十一”,中国本土品牌有望成为最大赢家。

数据显示,66%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对本土品牌的消费支出,而在对其余12个受访国家和地区产品购买意愿的调研中,数据都呈现净下降趋势。这种趋势不止出现在今年,艾睿铂董事姚侃表示,在近年来的调研中,消费者对中国本土品牌的忠诚度逐渐提高。这也同消费趋于理性的特征相呼应——出于对本土品牌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认知的加深,消费者正在积极寻找海外品牌的本土“平替”,这一点对于购买服装品牌和配饰的年轻消费者来说尤为明显。

但是,海外品牌在部分品类领域仍具有强势领导力,如法国的美容产品、时装、葡萄酒、烈酒和奢侈品,以及德国的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姚侃认为,一方面国货需要继续打磨、深耕特定领域,强化核心竞争力,固定更多的长期、忠实用户;另一方面,随着本土竞争对手的成长,其实这些海外品牌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其产品的关键优势,发挥最大的品牌效益,以及合理化价格差异的原因。

一个显著趋势是,很多外国化妆品品牌开始聘请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KOL),通过量身定制的精准内容传送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单纯依靠品牌建设。

细分市场,“银发经济”潜力还很大

今年双十一市场最大的惊喜,有可能来自银发一族。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8亿人,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银发”消费者群体,而其中很多人熟练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是“双十一”的一个重要潜在市场。罗坚舜指出,零售商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产品、渠道和营销策略,以迎合年长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在艾睿铂董事许振曦看来,“银发”消费者的购物动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想要在“双十一”买到折扣产品,另一类则想要购买能够提高生活质量、让晚年生活更加惬意的产品。

在数据调研中,许振曦发现,近四分之三(73%)的年长消费者(56岁或以上)表示在选择购买产品和品牌时,会很大程度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影响,是所有受访年龄组之最,这说明产品的口碑对年长消费者非常重要。因此他认为深入了解受众群体内部对特定产品偏好的细分,并与他们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培养高忠诚度消费群就成为了品牌们的制胜关键。

虽然相比中青年群体,年长消费者在参与“双十一”的互联网营销时较为低调,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拥有一定水平可支配收入的年长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许振曦提示品牌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变化,电商平台也要建立起如长辈模式、语音辅助搜索、数据安全管控等针对性机制。

(作者:高江虹,张亿珍 编辑:张伟贤)

高江虹

高级记者

研究国企改革、交通物流和旅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