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向海图强,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1-03 05:00

11月3日,首届“广州海洋周”开幕式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行。围绕“蓝色畅想 逐梦海洋·全面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主题,邀请涉海政产学研各界代表与会,共探广州全面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路径。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需要牢牢抓住海洋这个核心关键,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战略安全的视角出发,更好地认识海洋、走向海洋、探索海洋、经略海洋,向海洋要增长、向海洋要发展、向海洋要动力、向海洋要空间、向海洋要产出、向海洋要未来。

广东的海洋经济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依靠海洋优势禀赋、挖掘海洋潜在产出,做好向海而兴、因海而富的工作,是广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势能、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并实现“三大变革”的重要抓手之一。

广东在发展海洋经济、创新涉海动能、升级海洋产业等方面,具有先行一步的优势。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

应当看到,广东在海洋创新发展上大有可为,未来能够大展宏图。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未来,要深入展现新时代“海上新广东”故事,深入挖掘广东“面朝大海、向海而生、风起潮涌”的区位优势,持续强化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共同绘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与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工笔画”,为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增添源源不竭的“蓝色动力”。

当前,强化陆海统筹与山海共济,借助“港-产-城”良性互促机制,利用好陆上海上两类禀赋,为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提供动能,已然成为共识。广东在涉海经济科技方面的势能已经积累得比较充分,但推进广东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经济增长不能离开产业结构升级迭代而独立存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践行制造业当家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广东在海洋牧场、海上能源、临港工业等细分领域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蓝色引擎”的拉动力还有待进一步深度发挥。

需要激发区域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做优现代海洋产业,着力在海洋交通运输、海上风力发电、海洋油气化工、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等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别产业集群,并以产业集群为先导,建桥引智、建产引资,全力推动全球涉海创新要素加速向广东集聚。

同时,也需要秉持开放共赢、合作发展的理念,把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契机,不断深化与RCEP框架内成员国的交流力度,挖掘稳外资稳外贸的新增长点。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健全海洋意识公众参与机制,提升公众亲海活动服务品质,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形成亲海、爱海、强海的社会氛围,助力完成“再造一个新广东”的海洋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