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广州海洋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赵劲松: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需要制度创新、科技支撑、金融赋能、粤港融合

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洪晓文,陆跃玲 2023-11-08 12: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 陆跃玲 广州报道

“打造海上新广东,我认为关键是通过创新发展快速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值总量1.8万亿元,通过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广东可以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海洋生产值总量翻五倍以上,超过10万亿元。”日前,在广州海洋周开幕式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法学(二级)教授赵劲松在主旨演讲中提出,现在发展海洋经济最需要的是把握“国际话语权、国际定价权、国际发展主导权”。

(赵劲松在广州海洋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他认为,广东要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其次是科技支撑,第三是金融赋能,最后是粤港融合。他强调,要通过法律制度创新,打造“人无我有”世界一流营商环境:通过一流环境集聚全球海洋产权资源到大湾区开展交易;通过一流环境集聚全球海洋科技成果到大湾区进行转化;通过一流环境集聚全球海洋资本到大湾区投资海洋产业。

在赵劲松看来,制度创新具体包括,全程电子提单物权制度创新,即从传统货物贸易转向单证贸易,开展电子提单交易、结算、融资、保险、认证、法律和争端解决服务;“一船两港”登记制度创新,打造全球船舶海工装备投融资高地;船舶金融租赁权制度创新,打造全球船舶海工装备融资租赁产业高地;船舶有限共有权制度创新,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船舶海工装备;海上设施法律制度创新,集聚全球海上设施到广东登记、融资、运营、管理;豪华邮轮产权登记制度创新,集聚全球邮轮产权资源开展交易;游艇登记制度创新,推动百万艘游艇资源集聚广东;智慧集装箱特殊动产制度创新,搭建新型载运工具全球运输体系和模式;智慧渔业法律制度创新,以大数据服务全球智慧渔业。

在搭建海洋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赵劲松认为要发挥好几类金融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国际海洋开发银行作用,以万亿国资,拉动十万亿级商业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发展海洋保险和再保险、船东互保协会,目前市场极其广阔;发展船舶海洋融资租赁,这将成为航运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利器;发展海洋产业基金,通过股权融资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发展船舶产业基金,促进产权融资而非船东股权融资。此外,在海事法律服务方面,他建议广东加快培养一大批海事律师、双证律师,并引进国际海事仲裁机构。

最后,赵劲松认为,应发挥涉海央企、外资企业产业优势,联手广东优势产业投资广东海洋,整合大湾区港航资源,拉动海洋科技和陆上产业发展,搭建海洋交易和金融体系,充分提升广东海洋服务能级。

(作者:洪晓文,陆跃玲 编辑:张铭心)

洪晓文

评论版编辑/智库研究员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版编辑、评论员。欢迎交流!hongxw@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