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10月CPI略有下降,PPI环比持平,未来物价走势如何?

全球财经连线杨雨莱 2023-11-09 20:11

速览全球市场,聚焦财经热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施诗 上海报道

10月份CPI略有下降

国家统计局11月9日发布数据,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10月CPI走低受哪些因素影响?预计接下来的物价走势如何?来听听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的解读。

食品价格下跌幅度加大

王青:10月CPI环比下降0.1%,未能延续此前三个月物价上涨动能,而且弱于季节性表现。当月CPI同比再现负增长,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10月物价数据偏弱,直接原因是波动较大的食品价格下跌幅度加大。但当月食品之外的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走势继续处于偏弱状态,则是当前物价水平明显偏低的根本原因。

具体来看,当前猪周期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当月猪肉价格环比小幅下滑,同比降幅显著扩大8.1个百分点,并带动当月食品价格同比降幅由-3.2%扩大至4.0%。

非食品价格方面,当月同比为0.7%,与上月持平,继续处于明显偏低水平。主要商品方面,10月国际原油价格仍然波动下行,这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下调。但由于去年同期价格基数下移,当月水电及交通燃料价格同比不降反升。不过,10月“汽车价格战”仍在延续,交通工具价格同比降幅由-4.6%扩大至4.8%。服务价格方面,节后旅游出行退潮,机票、旅游价格下跌,同比涨幅回落。需要指出的是,受今年以来旅游出行需求强劲复苏带动,相关价格整体处于高位,10月旅游价格同比仍高达11.0%。这表明,供需平衡对当前物价走势影响较大。

10月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体现基本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同比为0.6%,涨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持续处于明显偏低水平。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在商品和服务供应平稳的同时,当前消费需求不足。

11月CPI同比有望回正

王青:展望未来,受上年同期基数较快下沉影响,11月CPI同比有望回正,但在消费需求不振影响下,环比走势仍将温和,也意味着物价还将低位运行一段时间。这为宏观政策在稳增长方向发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我们判断,综合近期出台的各项政策内容,年底前财政政策大规模刺激消费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年底前各地将根据自身情况,继续出台规模不等的促消费“自选动作”,这包括发放一定规模的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总体上看,就物价走势而言,下一步宏观政策通过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复苏动能回升的空间很大。

PPI环比由涨转平

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6%,环比持平。如何解读10月PPI数据?展望下一阶段,同比降幅会收窄吗?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10月PPI数据符合市场预期

应习文:10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涨跌互现,CRB指数保持横向波动。先后受巴以冲突以及美债收益率超预期上行影响,国际油价先涨后跌,天然气价格走高,主要金属价格呈现振荡与分化格局。

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表现平稳。10月P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6%,降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上游价格有所恢复,下游价格略显偏弱。

生产资料环比保持上涨,同比持平。10月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1%,涨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0%,与上月持平。其中,采掘类环比上涨2.4%,同比下降6.2%,跌幅较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原材料类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2.3%,跌幅较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加工类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3.0%,跌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从行业看,上游价格持续回暖,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均环比上行,中游能源相关加工业也同步上涨。黑色与有色金属开采环比上涨但冶炼加工业环比下降,中下游化工建材类涨幅较小,各类设备制造业环比下降。

生活资料价格环比转为下降,下游价格改善弱于上游。10月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0.9%,跌幅较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2%,跌幅较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一般日用品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4%,涨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衣着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0.4%,涨幅较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0%,跌幅较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偏弱主要源于食品与耐用消费品,与CPI相关分项特征一致。

未来PPI同比降幅收窄的斜率或放缓

应习文:整体看,在前期PPI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后,10月PPI同比降幅转为小幅扩大。一方面,国内工业企业下游需求恢复进程出现一定反复,这主要和本月出口意外下行反映的外需回落有关;另一方面,前期产油国减产、美国经济软着陆等抬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已基本结束,外部通胀压力也趋于下行。同时,去年同期PPI环比短暂上行,也抬升了本月的同比基数。

展望下一阶段,预计年内我国工业企业需求回暖趋势将继续保持,但基数效应和外部传导两大因素将继续减弱,PPI同比降幅收窄的斜率或有所放缓。

通缩风险几何?

我国是否面临通缩风险?物价低位运行还将持续多久?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为我们带来他的解读。

当前我国并未出现通缩现象

刘佩忠:2023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但结合通货紧缩的定义、典型历史特征以及数据来看,当前我国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从定义的角度看,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通货紧缩主要包括三方面特征,一是物价普遍地、持续地负增长。二是货币供应量具有下降趋势。三是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回顾历史来看,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和日本1998-2009年通货紧缩时期是较为典型的通缩案例,期间两个国家均出现了物价长期下滑和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一是CPI出现了长期性下降,例如美国在大萧条间的CPI年平均同比降幅为5.3%,日本在1998-2009年间的CPI平均同比降幅为0.2%。二是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上升。例如1929-1933年之间,美国GDP年平均增速仅为-7.3%,而失业率则由3.2%上升至24.9%。三是货币供应出现收缩。1929-1933年,美国M2平均增速降至-6.9%;1998-2009年,日本M2平均增速仅为2.4%。

因此,结合通货紧缩的定义以及典型历史特征来看,当前我国并没有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首先,我国并没有出现物价普遍、持续的下行。虽然今年我国CPI当月同比涨幅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但1-10月我国CPI累计同比仍上涨0.4%,未出现持续负增长情况。其次,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货币环境较为宽松。前三季度,我国GDP累计同比增长5.2%,宏观经济保持平稳恢复态势,并且增速明显快于全球许多主要经济体。同时,我国城镇失业率也由2023年初的5.5%下降至9月的5%,就业形势逐步改善。此外,我国货币供应保持合理充裕。

需求不足导致物价低位运行

刘佩忠: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物价低位运行的根本原因,但随着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将逐步增强。10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央财政增发一万亿国债方案,并安排国债资金跨年度用于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项目,这将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进一步巩固市场需求恢复基础,进而带动物价水平在未来逐步回升。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和佳

记者:杨雨莱

制作:蔡于恬

拍摄: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杨雨莱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