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斌 上海报道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全面线下举办,作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六年来进博会已发展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外资企业感受中国对外开放决心的重要平台。在过去五届进博会中,虽然有三届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展出国、参展商和观众始终持续增多,各企业的参展主题越发聚焦于智能、绿色、发展等为关键词的中国社会关切,进博会也逐渐成为众多参展商发布战略、首发新品新技术的绝佳平台。
作为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老朋友”,45年前松下进入中国市场也恰逢改革开放。本间哲朗表示,松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纵观全球,像中国这样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从长期看依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目前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4倍。作为外资企业,如果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无法发展、竞争、生存下来的话,也很难在世界上立足。
本间哲朗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日本商会会长,他对记者表示,日资企业将继续投资中国。他在就任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后,针对在华的日资企业就他们的经营情况和今后的展望进行问卷调查,9月份发布了最新调查结果。共有1200家日资企业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回答说“将不会减少在中国投资的力度”,或者“要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受访者供图)
进博会具有强大溢出效应
21世纪:松下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了,这几届进博会你观察到了哪些变化?本届进博会和往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本间哲朗:进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外资企业感受中国对外开放决心的重要平台。在过去的五届进博会中,虽然有三届经历了疫情的考验,展出国、参展商和观众始终持续增多,各企业的参展主题越发聚焦于智能、绿色、发展等为关键词的中国社会关切,进博会也逐渐成为众多参展商发布战略、首发新品新技术的绝佳平台。
今年的进博会是疫情全面恢复后首次线下举办,看到有非常多的全球CEO亲赴进博,新品发布平台的形式更加丰富,可以与展台连线甚至产地连线,有大量进口品展出,内容更加丰富,到场的观众也看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面孔,越来越国际化。
21世纪:今年第六届进博会以“零碳零塑办博,绿色智慧出行”为目标,你如何看待绿色转型背后的巨大机遇?你觉得企业如何将自身发展与碳中和目标结合起来?
本间哲朗: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这是一个了不起又充满挑战的目标。实际上,松下在2021年的进博会平台上就提出了“环境”这个主题,当时重点针对普通消费者展示健康智能住宅的理念和产品;2022年伴随集团“Panasonic Green Impact”环境愿景的出台,我们在中国提出了“绿智造 创未来”的口号,并对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拓展,增加了在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带来的新提案和建议。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现场带来智能焊接机器人,这样就覆盖了松下在华的三大事业领域“智能健康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共同为中国实现“3060”目标做出贡献。
21世纪:今年松下在进博会上展示的部分新品是全球首发,为何选择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新品?背后有哪些深层次考量?
本间哲朗:我们一直认为进博会是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接触全球最新科技的平台,同时对于松下这样的外资企业来说,是能够了解中国最新的动态、最新的变化、洞察市场变化、也是促进B2G以及B2B交流的绝佳平台。进博会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我们希望利用这样的平台和时机,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更多的互动,现场听取反馈,为今后的事业拓展提供参考。
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21世纪: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同时也正好是松下正式进入中国的第45个年头。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如何看待过去几十年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外资企业又带来了哪些机遇?
本间哲朗:松下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纵观全球,像中国这样自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呈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在全球是绝无仅有的。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但从长期看我们依然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目前中国的GDP已经是日本的4倍。作为外资企业如果在如此巨大的市场无法发展、竞争、生存下来的话,也很难在世界上立足。
松下自身在改革开放45年来,已经发展到拥有64家法人公司、5万员工、事业规模达到1280亿人民币,占集团整体事业的27%。45年前,我们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当时更多着眼于让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在物质层面更加富足。45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精神的引导之下,中国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很大提升,得到很大满足。松下集团在中国所着眼的方向自然就是中国政府倡导的高质量发展。当下,松下在中国主要通过“智能健康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三大事业领域来做出贡献。
从制造大国到消费大国、工程大国、创新大国
21世纪: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展望未来,你觉得中国市场还存在哪些机遇?未来的增长点在哪儿?
本间哲朗:中国市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保持作为制造大国的同时逐渐转变为消费大国、工程大国、创新大国。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新技术接纳能力强,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给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机会。
疫情后,虽然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经济发展已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提振消费的措施。从长远看,我认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变化迅速,一直存在成长机会。
未来,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的加剧,松下继续发挥在日本的经验优势,提供健康、安全的住空间解决方案;以“绿智造 创未来”为口号,深化发展环境相关事业;松下也非常重视与中国优秀的创新型企业的合作,已经与多家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今后希望能与更多中国优秀企业合作,共同发展。
日资企业将继续投资中国
21世纪: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一系列挑战,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中国日本商会会长,你如何看待未来中日企业合作前景?如何为双方企业赴对方市场投资创造更多机会?
本间哲朗:我就任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后,针对在华的日资企业就他们的经营情况和今后的展望进行问卷调查,9月份发布了最新调查结果。共有1200家日资企业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回答说“将不会减少在中国投资的力度”,或者“要进一步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通过这一点,我深深感受到经历了改革开放45年历程,在中国经营的日资企业已经可以独立制定非常好的经营战略。
如果想让更多的日资企业来中国兴业投资、扩大业务,作为中国日本商会的会长,我认为还需要中国在市场透明度、可预见性和确保公平性方面进一步提高。我也一直向日本企业传递中国市场的价值所在,我们看当今的中国时,不应该仅仅看成是一个制造大国或者是消费大国,同时更是创新大国,又是工程大国,希望日本的企业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中国市场是日企磨练竞争力的训练场。
松下加速在中国的投资,疫情后在中国新增17个基地,涉及软件开发、车载设备、电子部件、住宅设备、家电开发及材料生产等,现阶段接近一半的基地已经建设完成或启动运作。
中国中西部地区蕴含机遇
21世纪:不管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中国市场的竞争都十分激烈,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百花齐放,外资企业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面对各种挑战?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给外资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本间哲朗: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松下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需要不断强化体制,2019年4月,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成立,这是松下集团首次在日本以外成立的将事业和地域统括职能合二为一的地区事业公司,松下中国并不只是一个制造单位,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有研发部门,很多产品企划、外观设计,还有研发、制造、出货都是中国的团队来负责的。松下提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和“智能健康住空间”等重点业务,应对中国市场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松下与丰田合资的公司提供车载锂离子电池,还能提供35种车载零部件,并且实现了零部件的小型轻量以及低耗电。本次进博会上展出了松下国内开发的智能座舱,在中国国内以6家研发基地、18家制造网点以及18家销售网点,对应复杂、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智能制造领域,松下提供丰富的自动化产品、系统,赋能数字化生产,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健康智能住空间领域,松下将家电和住宅空间的优势融合,以与雅达国际集团合作打造的雅达·松下社区为开端,目前已经向多业态展开35个项目。
21世纪:中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也有一些成本优势,未来松下会考虑加大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吗?
本间哲朗:在中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有广大的土地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可以建设大型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基地大规模储能,也可通过高压送电网络输送到电力需求高的东部地区。电能转化为氢能,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电解水制成绿氢,再将其高压液化或者制成氨运往需要的地方,这种形式已经被很多项目证明非常成熟。这些氢气有的储存在加氢站,为氢燃料电池车提供能源,有的则通过松下的氢燃料电池,向工厂、医院、住宅等建筑物提供电能和热能。今后,中西部地区有氢燃料电池等应用的场景,松下希望能做出贡献。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