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油气能源巨头壳牌,努力融入中国能源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韩逸飞 北京报道
近日,《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了欧洲500强榜单。可以看出,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榜单中能源行业公司表现突出,其中2023年榜单上排名第一的公司就是英国能源巨头壳牌公司。
11月6日,壳牌中国区主席陈琳在2023年壳牌中国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从壳牌进入中国,到明年是第130年周年。我们的使命一直是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清洁的能源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壳牌的核心业务都已经进入中国并且得到了长足发展。”
会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陈琳进行了专访,探究作为参与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的外资企业,壳牌有哪些自己的理解。
“先立再破”
目前,全球正经历以化石能源为主体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变革。一滴润滑油、一罐天然气,或是从空气里捕捉到的一克二氧化碳,都成为撬动能源转型的钥匙。
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油气能源巨头的壳牌,却在转型的路上连踩刹车。
近日,壳牌公布了一项新的裁员计划,将在2024年裁掉旗下低碳解决方案业务部门(Low Carbon Solutions,以下简称“LCS”)至少15%的员工。据了解,LCS部门主要涉及壳牌旗下氢能出行运输、工业脱碳相关业务,现有约1300名员工,也就是说,本次裁员,大概200名员工将面临失业或内部换岗。针对裁员原因,壳牌亚太新闻发言人表示,是出于“专注业绩、纪律和简化”的原则,需要对低碳业务进行改革,因此作出人事调整。
陈琳解释称,现阶段壳牌的可再生能源板块,更多立足于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本身的碳排放总量巨大,减排任务重。因此壳牌想利用自身的优势,在零售、出行以及润滑油等业务,提供更低碳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会在重排放行业推广碳捕集和碳封存。不是踩刹车,只是更专注现有领域。”
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陈琳认为,壳牌与我国整体思路是不谋而合的,在“打破”现有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体系之前,要先搭建起低碳的能源体系,做到“先立再破”。
25000个充电桩
近日,壳牌CEO 瓦埃尔•萨万(Wael Saw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电动车用户的渗透率很高,充电桩市场需求火爆,完全可以把充电桩设在加油站中。”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821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大跨步扩容,产销已经实现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壳牌这样深耕传统能源老牌企业来讲是一种挑战,需要从过去服务的燃油车主,切换到新能源车主。因此,陈琳表示,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壳牌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制定我们能源转型方案时,也借助发展的大势加快其推动。
事实上,自2009年壳牌(中国)与陕西延长石油、陕西天力投资公司成立“延长壳牌”合资公司以来,到如今充电桩市场的抢占,都没少见壳牌的身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壳牌在中国通过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运营着包括2800多座出行服务站的零售网络,拥有 25000 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壳牌与比亚迪的合资企业目前在深圳运营着超过 13000 个电动汽车充电终端,并计划未来扩展其充电网络至中国其他城市。
绿色出行
众所周知,道路运输行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碳排放“大户”。相关数据显示,汽车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9%,占能源燃烧领域碳排放总量的11.3%。
近年来,在我国“双碳”目标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政策背景下,道路运输行业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兼顾降本增效和低碳减排的双目标。业内普遍认为,如果要实现百分之百的零碳排放,电气化是唯一可实现的路径,但现阶段,重型车实现电气化发展周期过长,因此对于内燃机产品的脱碳尝试和努力不得不提上日程。
在此情形之下,壳牌和一汽解放决定深化合作,打造一款专为中国道路运输的先锋型概念卡车,能够在提升运输效益的同时,最大化实现低碳减排,助力中国道路运输行业的能效升级与绿色转型。
陈琳表示,壳牌为Starship China提供了搭配壳牌全套产品解决方案,包括了发动机油、传动液、润滑脂、防冻液、壳牌配方柴油和可循环的座椅填充海绵。而一汽解放根据自身优势,在车辆设计制造和动力系统等提供了最适合中国道路运输的实际情况的产品方案。
(作者:韩逸飞 编辑:张伟贤)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