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2023经济增速预计在5.2%左右,稳楼市促消费仍需加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023-11-16 19:4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经济数据。10月部分经济指标好于预期,诸如工业生产和消费数据在向上修复,我国经济整体仍在稳步恢复;但是10月外需有所回落,受房地产市场拖累投资增速也在走弱,当前经济运行依然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稳增长政策方面已有储备,中央财政决定在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释放政策加力的信号,对市场预期有所提振。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5.2%,为实现全年5%左右的目标打下较好基础。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且10月经济整体仍在持续恢复,中美关系也对外释放更多暖意,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恢复状况?稳楼市的政策是否需要加码?不确定性较强的外部环境会如何作用于我国出口部门?如何更好地促消费?2024年稳增长政策该如何布局?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谈当前经济:数据有所分化但整体在恢复

《21世纪》: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9%,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5.2%。10月份经济指标有回升也有走弱的,像工业和消费数据回升势头好于预期,但投资和出口有所走弱。如何看待当前经济恢复状况?

罗志恒:当前经济是一波三折的恢复,有两个核心特点:其一是结构性恢复,而非全面恢复;其二是不稳定的恢复,内生动能相对不足,外部影响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经济的结构性恢复,主要是靠服务业、高端制造带动,但是房地产、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经济等仍没有大的起色,因此就业也是结构性的,服务业和基建投资带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但青年就业压力较大。当前经济恢复是不稳定的,因为内生动能不足,表现在消费、制造业投资恢复不足,受外部变化的影响会比较大,外部环境变化会导致经济运行的波动加大。因此,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经济总体在恢复,10月经济数据有所分化,但整体仍在持续恢复。

10月经济数据有所分化,一定程度上受季节性波动、基数效应等扰动。像10月PMI跌出景气区间属季节性回落,历史来看我国10月经济表现往往要弱于9月,因为10月有国庆放假因素,相应工作日减少;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相连,带来生产和需求前置的问题,因而10月经济数据会有季节性走弱的现象。10月工业生产和消费同比增速回升,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受低基数效应影响。

抛开上述因素的扰动,10月经济整体在持续恢复,比如10月工业生产在加快,不仅同比增速在回升,季调环比增速也在走高,PMI的生产指标仍在景气区间;10月的消费在持续回暖,若以2019年同期为基数,7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四年平均增速在持续回升。当然,10月经济的恢复依然相对平缓,因为外需回落拖累出口部门,房地产投资仍然低迷,居民消费意愿依然低于疫情前等。

谈稳楼市:政策仍需优化加码

《21世纪》:8月底以来稳楼市政策密集发布,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交易更趋活跃,但是1-10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降幅仍在扩大。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效果?稳楼市政策还需要打通哪些堵点?

罗志恒: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从总量看,中国人口负增长;从结构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占比在下降,主力购房人群数量在下降;从预期看,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上升,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预期在改变,不再像以前一样确定,结果就是在投资买房和消费上会更加谨慎。

但是,房地产市场仍然有空间,中国的城镇化率还在上升的进程中,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会带动居住需求,中国人均居住面积还有待提升,很多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需求,都能给房地产市场带来支撑,这些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

稳楼市政策发布以来,9月、10月当月房地产市场出现边际好转,比如当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出现降幅收窄的现象,目前来看政策对于高能级城市房地产销售的带动作用更明显。但是1-9月份、1-10月份房地产相关累计数据总体在继续收缩,房地产市场还没出现实质性改善。

稳楼市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加码,无论是保交楼端既要保项目也要保企业,还是需求端放开限制性举措,仍有不少工作可以推进。

近期,部分房地产市场债券偿付出现风险敲响了警钟,企业现金流是很重要的问题,当前房地产销售不佳,可能造成相关房企现金流的断裂,这会对上下游一系列企业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投资、就业、收入预期、消费等经济表现。

从供给端来看,央行“保交楼”专项借款这项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果有待进一步释放,这可能需要调整监管部门考核指标,优化对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提高银行保交楼贷款投放的积极性。当前要关注房企的现金流,既要保项目,也可以鼓励国企参与对出险房企的并购重组,发挥国企在化解风险中的作用。保交楼虽然是供给端的行动,但是这个行动本身对于稳定需求和预期也有帮助。

从需求端来看,一方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商业房地产市场真正的市场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举措。新模式下的保障房建设,应该吸取此前经适房、限价房等经验,应该封闭运行。保障轨和市场轨要双轨运行,制度设计上应该公平,同时通过户型、面积等方面的差异让保障房和商品房拉开一定差距,避免保障房对商品房造成冲击,不应该对现有勤劳致富激励机制造成冲击,重点用于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也就是说双轨并行的前提仍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逆向选择”的行为,不能陷入福利陷阱,保障轨的核心是保基本。对于那些库存较高的城市,可以鼓励政府收购部分库存住房用作保障房;对于那些供应不足的地方,政府应加大新建保障房力度。

商业房地产市场方面则应该进一步放开限制性政策,比如北京等一二线城市应适当提高普通住宅标准,更好满足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释放;取消新房限价,减少行政干预对价格信号和资源配置的扭曲等。稳楼市政策现在还有点观望性质,政策还应该进一步加码。

谈出口:短期能得到提振

《21世纪》:8、9月份进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是10月进出口数据有所走弱。1-10月我国进出口额以美元计价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额下降5.6%。如何看待当前的出口形势?全年出口状况预计如何?预计2024年出口形势如何?

罗志恒:进出口数据跟全球经济表现密切相关,出现月度波动属正常现象。我国10月出口有所走弱,跟欧元区经济表现不及预期有关。

展望11、12月份,预计我国出口形势不错,一方面在于去年基数不断走低,出口同比增速可能走高;另一方面在于中美关系出现回暖迹象,短期会对我国出口有所提振。预计2023年全年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下降4%-5%。

市场对于2024年全球经济的预判存在分歧,关键在于对美国经济表现判断不一。美国前期持续加息的政策效应,是否会导致2024年美国经济下行值得关注。因为前期积极财政政策消化得差不多了,美国消费动能走弱、制造业PMI处于收缩区间,但是服务业依然有韧性。我们的判断是,2024年美国经济表现会韧性偏强。在这样的基础上,预计2024年我国出口以美元计价是0左右的增长,也就是出口规模与今年基本持平。需要指出的是,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国内政党政治博弈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出口和关键部件进口的影响依然有待观察。

谈财政政策:应加大促消费力度

《21世纪》:8、9、10月份的假期消费表现较好,诸如出行、旅游、文娱等服务消费在加快恢复。但是,微观层面的部分消费者又出现谨慎消费的现象。如何看待当前消费恢复状况?2024年如何推动消费更好恢复?

罗志恒:当前消费总体在逐渐恢复。消费市场存在分层的现象,像奢侈品卖得很好,但是部分中低收入群体有谨慎消费的现象。

整体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改善。近年来,因为疫情对经济和收入的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在增加,在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短期内对于非必需品的消费更趋谨慎。

要促进消费,短期内还是要靠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从“重投资”转向“消费和投资并重”,比如2024年能否通过1万亿元或者2万亿元的资金,直接补贴给消费者来提振消费。这笔促进消费的资金,应该有足够大的政策力度,且不应该平均分配每个公民,应通过相应的筛选机制,给到真正需要的中低收入人群。比如可以在个税或者社保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国民账户,居民可以申报个人收入,财政补助资金可通过该系统直接到个人账户。这个系统最好能汇集居民的大部分收入或支出信息,能自动筛选出短期就业和收入困难的群体。这笔资金当前要重点保障三类人群,一是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二是低保线以上、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部分农村低收入群体,三是低保线以上、社会平均工资以下的部分城市低收入群体。这个过程中若有套利行为,结合社会信用体系予以惩治。这套筛选机制和基础设施必须要建立起来了,否则一旦遇到内外部冲击,我们总是要面临补贴给谁的问题。

中长期的角度来看促消费的话,除了提升收入水平改善收入结构,财政方面也需积极作为。比如,要更好推进城镇化进程来扩内需,财政资金的分配应该跟着人走,推动地方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人们能在城镇更好地落户扎根;财政资金分配上还要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投入,提升相关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来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财政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立,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谈四季度:增速预计在5.3%

《21世纪》:中央决定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用于灾后重建和提升减灾防灾能力建设,分别在今明两年使用。如何看待这项政策部署?对四季度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状况如何?

罗志恒:四季度增发万亿国债,超出市场预期,能提振信心和改善预期。这是审时度势的结果,今年赤字率达到3.8%,不坚守赤字率3%的红线,实事求是面对真实的赤字率。

增发万亿国债能夯实三季度经济恢复势头,同时为2024年经济平稳运行打下基础。万亿国债资金能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比如房地产市场低迷使得地方土地收入收缩明显,增发国债并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能一定程度缓解收支缺口;还优化了中央和地方的债务结构,中央更多加杠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地方,进而提振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基于11、12月出口形势不错,消费也在稳定地恢复,增发万亿国债会进一步带动基建投资增长,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在5.3%,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在5.2%。

谈2024年:稳增长政策还需加力

《21世纪》:如何看待2024年经济表现?宏观政策该如何布局?

罗志恒: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5%左右,明年稳增长政策还需加力。一是建议财政赤字定在4%左右,专项债规模与2023年大体持平或稍微增加,对外释放积极信号。财政政策的资金应该兼顾扩投资和促消费,注重对三类人群的补助。不主张继续出台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负政策应更加精准有效,要从规模数量型减税降费转到效率效果型。二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维持稳健偏松的力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在“保交楼”上有待发力。三是稳楼市仍是明年政策的重要落点,放开限制性措施,推动相关住房需求释放。四是2024年仍要注重提振就业、提振信心,在这些领域出台一些务实举措,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作为一项任务目标提出来,类似这些年的就业优先政策。

(作者:周潇枭 编辑:林虹)

周潇枭

高级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趋势,涉及投资、消费、财税、科技创新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