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资料图
11月21日,在21世纪金融发展(丽泽)年会的“特色金融”主题论坛上,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就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分享。
张旭在发言中表示,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例如,我国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统筹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助力实现稳经济、调结构、稳物价的平衡,金融服务质效不断提升。再如,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以及较为完整的市场化利率体系。
在张旭看来,央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释放利率调控信号,引导市场基准利率以政策利率为中枢运行,并通过银行体系传导至贷款利率。通过研究过去几年货币政策的调控和传导,发现其在货币市场的传导中有两个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导特征:DR007偏离的不对称性、OMO利率与DR007的背离。
在过去的若干年中,DR007一直是大体上围绕OMO利率运行的。张旭认为,下一阶段DR007还会如此,进一步大幅上行的概率非常有限。
张旭表示,近些年我国央行一直引导DR007以OMO利率为中枢运行,并已在货币市场中形成了“OMO利率→DR007→货币市场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OMO和MLF利率共同构成了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人民银行通过政策利率体系影响市场利率,LPR在MLF利率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方式加点形成,再通过银行运用LPR定价影响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与LPR改革之前的“双轨制”相比,当前“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的利率调控传导路径明显更为市场化,也使得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及时和有效。
MLF和准备金工具都具有维护银行体系中期流动性合理充裕、平抑CD等品种利率波动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MLF的余额已超过6万亿元,形成了历史最高水平。从过去的规律上看,当MLF余额接近5万亿元后央行常会择机实施降准以缓解MLF续作压力、减少MLF对担保品的占用。
张旭建议,在当前至明年春节之间择机降准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本阶段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作者:李玉敏 编辑:肖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