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11月30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百岁老人基辛格先生逝世,这位美国历史上最伟大国务卿之一的老先生工作生活样样努力,而且为了中美关系不辞辛苦,他一生访问中国上百次,在96岁访华离开时掉下了热泪,或是最后一次来华对中国的不舍,或也有对中美关系的担忧与希冀。今年他又以百岁高龄再度来华,呼吁中美双方平等相待,保持接触,身体力行了他的多次表态:中国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从著作等身的学术圈进入政治圈后,基辛格的理想始终是致力于建构基于世界和平的机制,也正因此,生于德国15岁移民美国的他曾表示,致力于加强中美关系不仅是因为我对中国人民的喜爱,而是为中国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也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
事实也如基辛格博士所认为的,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败,双方不可避免的必须和平。
近日笔者随团出访巴基斯坦,此前曾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其时参与了基辛格博士在华访问过程的高志凯博士,富有深情地忆及中美建交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当年基辛格先生正是从中极力斡旋,最终经过多方努力,尼克松访华改变了世界格局,即从两极到多极的世界。令笔者非常感动的是,当时座谈的巴基斯坦外交部智库ISSI的主席立即熟练地读出了周恩来总理当年的讲话,热烈回应了中方来访客人的观点。当时中巴智库学者都表示期待当天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取得成果。而中美两国元首会晤最终也取得20多项积极成果。
基辛格先生的卓越贡献在于,将他深刻认知中美两国之间重要关系推进落实,他从理论到实践,推进中美两国建交和友谊,中美建交四十多年来,中国更富强了,也让美国更强大,世界更和平了。
中美关系牢不可摧。参加过二战的基辛格先生是政治家,也是战略家。患难见真情,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人民就曾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
中美经贸深度嵌套。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全球40%,两国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占全球30%。
中美经贸无可替代。中美经贸关系是史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无可替代的双边关系。即使经过三年疫情、贸易摩擦和科技限制,2022年中美两国贸易额仍然高达7600亿美元,而且中美双向投资累计达2600多亿美元。
中美经贸增长迅猛。中美两国都是彼此最大量产品的重要海外市场,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了500%,远高于同期美对全球出口90%的增幅。美国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17%汽车、15%集成电路的进口国都是中国,波音飞机全球交付量25%销往中国。
中美人文交流密切。中美之间已建立起284对友好省州、城市关系,最多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相互往来。然而近五年美国竖起的所谓的“贸易壁垒”也让40多年的中美关系遭遇一定的逆流。世界各国都亟待改变这种现状。
贸易摩擦不合逻辑。中美之间经贸往来是按照市场规律、人民需要进行的,并非政府干预的结果。然而,从五年前特朗普政府发起对进口钢铝加征高额关税的贸易摩擦后,美国逐渐升级对中国的贸易战,对自中国进口的数千亿商品加征额外关税。同时,对中国的科技进行打压,限制投资、限制包括荷兰光刻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在高科技领域对企业对华出口进行各种无端限制,等等。为了遏制中国发展、提升美国的竞争力,美国政府甚至不惜与中国进行所谓的“脱钩断链”,后改为“去风险化”,企图产业链供应链近岸化友岸化,本质上想去中国化,唯美国利益。然而,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依然客观存在,必须要均衡,正如基辛格所倡导的世界秩序一样。
中美经贸互补性强。基辛格先生的伟大在于远见卓识和富有实用主义的实践精神。数字经济时代,拥有超过10亿网民大市场的中国与具有高科技的美国之间只有密切合作才能互利共赢。光有技术没有市场无法盈利,光有市场没有技术也不能发展。中美多合作才是推进世界福祉的办法。
中美合作不可避免。回顾近半个世纪前的美日贸易摩擦,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而从中美双方来看,在经济、金融规模相当的中美之间进行所谓的“脱钩”则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中美合作是不可避免的。中美两国构建紧密伙伴关系有利于双方,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期和风险积聚期,唯有中美携手方能共同应对彼此乃至全球在经济增长、气候变化、地缘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创新合作开创未来。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有多大,百岁老人基辛格先生最为明晰,否则他就不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积极助力开启中美建交之旅。基辛格先生一生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向好,百岁老人基辛格先生正是站在全球角度站在历史角度来看待和呵护着中美关系。基辛格先生的遗愿极有现实意义,即推进中美两国关系和平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以实际行动来纪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先生,推动中美双方开启新一段双边关系和好之旅,不只是停止贸易战、科技战,也包括加强双边人文科技军事等交流,为中美关系开启一个新征程。
(作者:刘英 编辑:陆跃玲)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