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李云泽、易会满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释放10大信号

21金融街杨志锦 2023-12-05 13:3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近日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先后接受新华社专访,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2月4日,潘功胜还在《人民日报》发表《加快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一文,进一步解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潘功胜表示,金融工作会议时隔6年再次召开,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更名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金融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据记者梳理,上述解读文章释放以下重磅信号:

1.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潘功胜表示,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正外部性。大部分债务集中于经济基础较好、发展势头强劲的省份,它们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

对于少数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潘功胜表示,在地方政府承担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主体责任的基础上,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平等协商的原则,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风险,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必要时对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地区提供应急流动性支持。

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因为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央行不能直接向地方政府或城投公司发放贷款,而必须通过商业银行。与此同时,为避免道德风险,央行可能会要求地方提供抵质押物。此外,在超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及贷款置换债务的背景下,地方通过前述方式仍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才能申请应急流动性贷款支持,即潘功胜所说的“必要时”。

2.关注货币金融跨周期调节的两个锚

潘功胜指出,要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是央行统筹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的两个重要“锚”。

潘功胜表示,利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潘功胜指出,坚持以我为主实施好利率调控,按照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的需要引导和把握宏观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为此中国央行引入了自然利率的概念。央行货币政策司去年9月发表的文章《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表示,坚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

在数量中介目标方面,潘功胜表示,更加注重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央行近期反复强调“要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更为合理把握对‘基本匹配’的理解和认识”。这可能有两重含义:一是“社融、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不是对当月、当季或者当年的要求,而是对跨经济周期、更长时间维度的要求。二是过去几年由于疫情冲击,货币金融更注重逆周期发力以促进经济增速向潜在增速回归,M2和社融增速更高。如果未来经济增长恢复至潜在增长附近,M2和社融增速可能会有回落,以体现跨周期调节的要义。(详见:21解读丨潘功胜: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保持货币信贷和社融合理增长

3.统筹内外均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潘功胜表示,根据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形势,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参与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市场运行更有韧性。

4.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兜底监管机制

此次机构改革后,央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执行和宏观审慎监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金融监管,证监会主要负责资本市场监管。

李云泽解读称,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兜底监管机制。这是实现全覆盖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党中央明确部署的重要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坚决用铁肩膀扛起重担子。

李云泽进一步解释称,金融监管总局将牵头建立监管责任归属认领机制和兜底监管机制,确保一切金融活动特别是非法金融活动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担责。推动明确跨部门跨地区和新业态新产品等金融活动的监管责任归属。确实难以明确责任的,由金融监管总局负责兜底。

5.全面强化“五大监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李云泽对“五大监管”进行了解释:

坚持风险为本原则,抓准入、抓法人、抓治理,强化机构监管;

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行为监管;

坚持“同一业务、同一标准”原则,强化功能监管;

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化穿透式监管;

坚持围绕金融机构全周期、金融风险全过程、金融业务全链条,强化持续监管。

6.坚决做到“长牙带刺”

李云泽表示,我们将紧紧围绕强监管严监管,坚决做到“长牙带刺”,持续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长牙带刺”是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述传递严监管的态度,此前已有“长牙齿”的表述,此次新增“带刺”的表述。

2015年12月,时任中财办主任的刘鹤在给《21世纪金融监管》中文版一书所作的序言中指出,金融监管要有前瞻性、金融监管体系要有适应性、金融监管要“长牙齿”,不能只说不做。该文还指出,要改革和优化监管,牢固树立风险思维和危机应对意识,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进一步强化行动的意愿,敢于质疑、能够说“不”,拒绝监管上的“父爱主义”,提高依法监管的执行力。此后,金融监管部门在多个场合反复重申监管姓“监”。

7.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

李云泽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坚决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重点是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其中一条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指导协调,推动“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避免“一刀切”。

潘功胜也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人民银行将配合有关部门和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

据央行披露,2023年第二季度全国近4000家商业银行中,绝大部分银行处在安全边界内;高风险银行数量仅300余家,资产占全部银行的比重不到2%。资产占比70%左右的24家大型银行评级一直优良,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8.正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

易会满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围绕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谋划了一系列落实举措。目前,我们正抓紧制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将坚持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扎实推动落地见效。

9.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易会满表示,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中央赋予资本市场的新定位。资本市场在整个金融市场中体量不算大,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资本市场信息高度透明、价格信号灵敏,是资源配置与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

二是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能够促进完善公司治理,有效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和企业家精神。

三是能够优化融资结构,助力稳定宏观杠杆率。

四是资本市场覆盖股债期、场内外等丰富的投融资工具,能够满足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10. 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

易会满表示,加强监管协同,依法将各类证券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严厉打击“伪私募”,清理整顿金交所、“伪金交所”。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监测监管。

(作者:杨志锦 编辑:曾芳)

杨志锦

高级记者

长期专注于地方债、债券违约、货币政策、银行领域的报道和研究。在财政、金融、宏观交叉的地方债领域,力求为市场提供专业的信息和分析。欢迎交流及爆料,记者微信:yangzhijin21,添加请备注单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