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2-07 05:00

当前,市场部分人士和机构对我国地方债务与房地产行业调整等领域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并由此产生消极的预期。事实上,中国经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而且长期以来实施防风险政策,这决定了当前地方债务压力与地产行业调整是有序与可控的。

过去,我国经济曾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进入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又要树立危机应对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和风险。随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外部挑战与内部增速换挡、发展模式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又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同时,还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全面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同时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去杠杆,整治金融乱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随后受到一系列因素冲击时,避免了发生系统性危机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稳住宏观杠杆率。高杠杆与杠杆结构不合理会带来经济的不稳定性与脆弱性,激励投机行为,干扰市场预期。中国通过处置清理一些僵尸企业,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刹住一些地方无序举债搞投资的冲动,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逐步改善杠杆结构,避免无序增加杠杆。目前,我国政府法定负债率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其次,确立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避免地产过度金融化,逐步探索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新发展模式。长远来看,我国住房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我国政府正在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以及地产企业的流动性环境,防范溢出风险,提振市场信心。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一个稳中求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但需要坚持推进。正是由于2017年以来的持续努力,中国避免了一系列风险。比如2017年启动的去杠杆和金融治理,让中国能够应对此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也为新冠疫情期间政府部门加杠杆稳经济提供空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货币政策短期内从无限宽松到大幅加息,从历史经验看,美联储每次收紧货币对新兴市场冲击非常大,需要提前做足防风险的工作。

我们要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增速换挡与发展模式转型的新阶段,需要兼顾两个任务,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转向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历史上一些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具有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日本在经济泡沫破裂前拒绝体制改革,并用宽松货币维持虚假繁荣,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而当泡沫失控时,日本又采取了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正在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地方债务、楼市面临一些问题,但也意味着风险更加透明化,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加以应对和化解,通过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组合,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目标。

我国在改革进程中坚持底线思维,持续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经济稳定、高质量与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虽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经济基础牢固,新动力不断聚集和增长,这让发展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