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引领,推动食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雷晨 北京
2023-12-08 17:0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中国制造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正在加速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12月6日下午,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在参加第五届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023年会——21世纪卓越董事会年会时表示。

张轶鹏提到,伊利作为食品制造业的代表企业,多年来主动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数智赋能,加快绿色引领,不断提升食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会上,张轶鹏从三个方面分享了伊利集团的相关实践经验。

第一是创新驱动,为食品制造业的稳定发展树牢根基。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提出过“不创新无未来”的发展理念,一直以来,伊利集团秉持着这样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着乳业,围绕着消费者对于营养和健康的需求重点领域开展创新工作。到目前为止,伊利集团已经建立15个创新研发中心,在今年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也落户在呼和浩特,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落户。

他指出,伊利集团的创新实际上是全产业链的创新。譬如,在种业领域,集团深入研究生物育种工程、胚胎工程、基因技术,并且将其应用到奶牛繁育工作当中,成功培育出国内排名第一的种牛,创造中国种牛在国际舞台上的历史性突破。与此同时,集团积极培育优质、高产、高转化的牧草品种,带动全国420多万亩饲草种植,为奶牛养殖提供优质的饲草保障。

在产品研发领域,伊利集团致力于生命科学以及营养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在中国母乳数据方面已经做了20年的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和技术转化应用于婴幼儿乳粉。与此同时,经过长期的研究,伊利集团将常温牛奶的活性乳铁蛋白活性率从10%提高到90%,率先打破有关的技术壁垒,不断提升中国奶业在国际乳业上的竞争力。在发明种数上,伊利集团的申请量和发明量也是位居乳业前列。

第二,数字赋能为食品制造业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他认为,随着产业变革的深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日趋紧密,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食品制造业,尤其是乳业领域,更加需要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管理和升级。

据张轶鹏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伊利集团率先在乳业行业内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2020年,公司启动覆盖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战略,并打造智慧乳业的发展样本。比如在上游建设全球智能化领先的智慧牧场,用数字化智慧覆盖整个牛奶的生长过程;在中游,所有的工厂都实现智能化布局,特别是在伊利现代智慧谷液态奶的全球标杆生产基地,其罐装效率已经提升2倍。目前在全球的液态奶的生产基地当中,伊利集团有一条生产线是4万包/时,也是全球唯一一条能够达到4万包/时的生产线;在下游,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推进AIGC技术,应用在营销领域。今年3月正式发布上线全球乳业第一款数字化产品伊利TPT,通过机器学习、运筹优化、智能交互等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的营销创意和多元的营销体验。产品创新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到目前为止,已经缩短20%的产品研发创新周期。 前不久,伊利集团作为唯一一家乳品企业入选2023年度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上周伊利集团也与华为云进行全产业链合作,为整个全产业链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营养产品服务进行赋能。

第三,绿色引领,为食品制造业激发活力。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绿色发展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乳业横跨一、二、三产业,整个产业链条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伊利集团不断发挥企业龙头带领作用,在2007年的时候,董事长潘刚提出绿色领导力的发展理念,并将这个理念不断的升级,现在已全面落实联合国ESG所有目标。

在上游,集团实行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模式,让饲草、饲料、种植、养殖密切衔接,针对性提升牧场的碳汇功能,推动牧场的光伏项目,实现棚顶光伏,棚内养牛,建成后解决牧场40%的用电量;在中游,连续13年开启企业的全面碳排查。在行业内率先进行“双碳”目标路线图的制定,目前已经在全国打造4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在下游,研发推出国内首款零碳牛奶、零碳奶粉、零碳酸奶、零碳冰淇,而且不断的升级包装,提升回收能力。目前已经携手88家全球合作伙伴形成构建零碳联盟。

(作者:雷晨 编辑:朱益民)

雷晨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