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会”“旅”融合 催生城市经济新浪潮

大文旅高江虹 2023-12-09 07:30

文商旅的结合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发展的新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澳门报道

三年疫情后,会展业已经从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为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产业,同时会展和旅游的结合,特别是文商旅的结合也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发展的新风口。

自“十四五”规划中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建设使命,大湾区一直在挖掘文旅会展产业的新价值。如何重新链接文旅与会展行业的上下游?体察其在新技术融合中的发展态势?会展产业如何带动大湾区城市经济增长?又将如何促进大湾区展商旅协同效应?

12月7日,由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珠海市人民政府、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会展旅游经济分论坛在澳门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重新链接,多元‘会’‘旅’”为主题,探讨会展业复苏发展、挖掘会展业新业态、新趋势,创新技术促进多元化发展。

 

大湾区融合孕育会展旅游新发展

“共同商讨大湾区会展旅游发展大计”,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在论坛上表示,论坛旨在深度挖掘粤港澳会展旅游合作的新机遇,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补,助力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广东省商务厅厅长 张劲松)

广东省作为会展大省,旅游资源优势省,为推动大湾区会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广东的会展面积、展览数量长期以来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举办了“粤澳名优商品展”、“粤港澳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等特色展会,为大湾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在旅游业方面,今年以来,广东省大力实施文旅促消费“七个一”举措、举办文旅消费季活动等一揽子措施,前三季度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04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6.1%,旅游总收入6922.6亿元,恢复至2019年的94.9%。

澳门旅游也获得强势复苏,今年1至10月澳门入境旅客共计超2268.5万人次,同比增加3.6倍。全年澳门入境旅客有望超过2700万人次。澳门会展业的发展也迅速恢复到疫情前的基本水平,今年在澳门举办的会展活动约有1000场。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 赵红)

“粤港澳三地旅游资源丰富,文旅市场繁荣,产业互补及联动性强,具备打造更高水准文旅服务贸易品牌的基础和实力。”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指引下,近年来粤港澳三地不断完善文旅协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大湾区成员不仅共同成立大湾区图书馆联盟、文创联盟、博物馆联盟、剧院联盟,还共同举办文博展览、文艺演出、设计大赛、非遗交流等多元文化活动。此外,在多方努力下,“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推动落实,近期,珠澳口岸每天通关超过46万人次,“澳车北上”累计通行超过100万车次。

近年来,珠澳合作越来越紧密,珠海市市长黄志豪兴奋地细数着两地基础设施硬连通的成绩:横琴新口岸的旅检大厅开通了,青茂口岸开通了,正在进行的拱北口岸大厅的改造升级也即将完成。今年暑假还开通了澳门直接到珠海桂山岛的航线,方便澳门的居民或者各地到澳门来旅游的旅客从澳门到珠海的海岛上旅游。

除了交通设施的硬联通,政策制度软联通也加强了。黄志豪透露,近年来,珠海共出台了便利港澳居民在珠海发展的六十项措施。疫情前,澳门居民在珠海办理居住证的有12万,今年这个数字又上升了,达到13.6万,注册的澳企近1万家,珠澳合作正加快向更宽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迈进。

(珠海市市长 黄志豪) 

深度融合不仅深化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也促成产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比如会展和文旅产业在香港、澳门、珠海实现互通共融,此次粤港澳大湾区服贸会首次采用的“一会三地”模式正是范例之一。其主会场设在珠海,分别在澳门和香港举办相关的主题分论坛,不仅体现大湾区兄弟城市之间的协作,此范例或形成会展旅游新风潮。

赵红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携手港澳深化沟通协作,以文化为桥梁、以旅游为纽带、以大湾区为舞台,构建优势互补的跨区域高质量文旅消费市场,助力大湾区服务贸易发展提质增效,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为助力旅游业和会展业发展,澳门已经在积极行动。今年11月1日,澳门特区政府发布了首份经济适度多元的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相关的工作任务,着重发展“1+4”,即以旅游业为主,着力发展四个方面的新兴产业,包括高新科技、大健康、现代金融、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表示,会展方面预计明年将在澳门举办1500场会展活动,比今年增长50%,另外在内容上,澳门举办的会展类型也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商贸。余雨生说,“几个星期前有一个亚洲的演艺展览首次在澳门举办,过几天我们还有一个大型体育产品展(“球星卡展”)也会在澳门举办。”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 余雨生)

文商旅融合引领城市经济新浪潮

疫情后,会展业的行业变化使文商旅融合成为必然。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淮指出,由于疫情的影响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过去的三年间,会展行业的产业生态、展商结构、观众结构以及组织发展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这种变迁是不可逆。

眼下,中国已名副其实成为一个会展大国。2019年,中国的展览面积、展览场馆、可提供面积以及举办展览的场次均居世界第一。会展业已经从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为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战略先导的作用。

同时,数字升级成为行业标配。“无论是国家‘数字中国’战略的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还是疫情、数字化革命倒逼行业形态的转变,双线会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特别是推动会展业深刻变迁的重要指征。”姜淮预计,未来数字和会展将密不可分,并深刻改变着会展的形态。

此外,会展和旅游的结合,特别是文商旅的结合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发展的新的风口,各地将会展作为产业招商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重视会展的作用。姜淮还提到,疫情期间,会展行业进一步向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无论是场馆的规模化,还是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都为会展行业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著名城市品牌策划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专家、教授贾云峰则从另一角度解释了会展与旅游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大湾区的会展业对解决经济、就业和刺激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跳出会展看会展,跳出文旅看会展,甚至跳出中国看会展。”贾云峰指出,大湾区会展业能提振经济是毋庸置疑的。

贾云峰创造性地提出了“421战略”,即四项融合、两步措施、一大未来,为会展业指明了未来发展道路。他表示,会展与美食等融合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难以想象,会展竟然带来了城市美食快速发展”,去年缙云烧饼做到了30个亿的产值。其参与的8个国内不夜城项目带动了500万客源。

“澳大利亚会展业的整个经济贡献是非常大的,除了赚了很多外汇以外,还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包括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澳大利亚旅游局东半球市场及国际航司业务执行总经理何安哲(Andrew Hogg) 也表明,会展业对澳大利亚经济有巨大贡献,尤其是对小型企业、餐饮和酒店等行业的影响。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2023年,直接旅游业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0.1%至571亿美元,旅游业对经济GDP的贡献上升至2.5%旅游业填补的工作岗位上升至 626400 个。

就如何进一步发展会展业,姜淮提出,想要发挥会展的战略先导作用,需要扩外贸、扩内需。他介绍道,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全面恢复线下展览,鼓励企业参展,提出通过各种赛事和展览等手段推动扩大内需。此外,他还强调要通过精品展览会反哺和提升生产和生活方式。

贾云峰也提出打造“中国城市会展生活学”,以城市会展业为抓手,以地域方法论为分析框架打造会展产业空间,实现的“会展+生活”的全面突破。

眼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澳门也在全力打造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贾云峰建议,大湾区需要消除同质化,成立区域旅游会展发展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合理配置资源利用率,构建多层次管理体系,跨部门协作,健全会展旅游服务系统,加大优质产品供给,提升吸引力。“一个城市会展业如果能激活居民和游客的自我内容生产,就能走上爆棚之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贾云峰说。

同时贾云峰认为,“整个中国的会展业不缺会展,最重要的是缺青年人才,缺数字底盘。”他关注数字化在会展业的应用,强调数字化在会展产业升级、效率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性,建议在大湾区建设世界第一个数字会展算力中心,为国际数字会展经济产业发展打造强有力的“算力底座”。

姜淮也注意到,数字升级已经成为行业标配。他介绍道,75%机构2022年获得数字化收入,70%机构2023年数字化预算投入同比增加,80%以上机构未来三年获得不同比例的数字化收入,90%机构积极考虑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战略。

(作者:高江虹 编辑:骆一帆)

高江虹

高级记者

研究国企改革、交通物流和旅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