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上海报道
“展望2024年,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与困难挑战并存。货币政策将通过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在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12月1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受央行行长潘功胜委托,陆磊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陆磊表示,下一阶段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总量上要保持适度,稳固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综合采取多种工具,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结构上要力求精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这需要结构性货币发力,同时也需要盘活存量贷款。
陆磊还表示,要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的80%需要回收再投放。通过提高配置效率,存量贷款的有效盘活与年度的新增量,都能够有效支撑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要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经济金融数据的匹配支持情况,贷款累计增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评判指标。
要更关注贷款累计增量
陆磊表示,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要保持适度,稳固货币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综合采取多种工具,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要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的80%需要回收,再投放。通过提高配置效率,这些存量的有效盘活与年度的新增量,都能够有效支撑经济增长。”陆磊称,“我国货币信贷存量规模已经很大,要深入理解盘活存量资金的内涵和作用,充分发挥好闲置低效存量资金的作用。即使新增的货币信贷增长少一些,同样也能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存量金融资源中,信贷最为庞大。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36.42万亿元。
盘活存量贷款要求信贷结构有增有减。陆磊表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金融回归本源,信贷投向会出现相应调整。金融部门正在着力做好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前投放比较多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信贷可能会有所下降。同时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同时未来直接融资占比也会上升,这会对贷款产生良性的替代效应,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势必明显改善。
在盘活存量信贷的过程中,需要分析视角更加多元。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表示,由于“增”、“减”不同步,有时会导致短期信贷增长出现一些波动。报告表示,要避免对单月增量等高频数据的过度解读,而要评估增量和存量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整体效能。
“影响货币信贷的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考核因素、季末因素等等。如果通过信贷累计增量的方法加以平滑,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在一个期间内,货币当局和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陆磊称。
陆磊认为,要从更长时间的跨周期视角去观察经济金融数据的匹配支持情况。贷款累计增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评判角度。相对于单月贷款的增量,累计增量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时期的支持力度大小,以避免个别月份增量的特殊因素扰动。
陆磊介绍,在结构方面要力求精准,持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发挥好货币信贷的引导效能,继续用好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营小微、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普惠养老等领域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结构转型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17项,相比去年底增加房企纾困专项再贷、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两项;余额为7.01万亿,相比去年末增加5715亿。
“结构性工具是具有信贷结构调整功能的数量型工具,定位于总量工具的有益补充,创设、延续或退出时,既要考虑经济运行中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也要考虑金融机构提升对特定领域金融服务的意愿和能力。”陆磊称。
陆磊表示,我们把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作为结构性工具的操作原则,其结果是要有效覆盖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且薄弱的领域,既牵引撬动金融机构扩大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又从中长期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陆磊还表示,货币政策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人民银行作为大国央行,首先要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灵活自主实施利率调控,要合理把握利率水平,有效发挥政策利率调控的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一步稳中有降。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为金融系统持续向实体经济让利创造有利条件。
陆磊还阐述了利率和汇率的关系。他说,利率和汇率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影响,要把握好两者的均衡。汇率有利率平价理论就是指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反过来汇率可能也会对利率有一定的牵引作用,因为它通过跨境资金的流动,可能会影响到一个经济体资金供求面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利率水平。
陆磊还表示,利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会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宏观变量。因此要按照经济规律,宏观调控和跨周期设计的需要,引导和把握利率水平,保持利率水平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并有效促进降低社会实际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为此中国央行引入了自然利率的概念。央行货币政策司去年9月发表的文章《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表示,坚持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中长期看,宏观意义上的真实利率水平应与自然利率基本匹配。实践中一般采用“黄金法则”来衡量合理的利率水平,即经通胀调整后的真实利率应与经济增长率大体相等。
“在过去一年国内利率稳步下行的同时主要货币的利率在走高,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幅度一度超过200个基点,统筹保持好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难度在加大。”陆磊称,“对此,既要坚持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坚决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动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陆磊还谈及地方债风险。他表示,我国政府杠杆率水平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比较轻,大部分地方债务水平也相对适度,且目前有较多资源空间和手段可以化解债务风险。
“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与财政政策的政策协调配合,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建立常态化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同时支持金融机构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陆磊称。
(作者:杨志锦 编辑:李玉敏)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