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报告发布,国内29城消费实力全面评测

21新消费柳宁馨 2023-12-14 16:3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横琴报道

12月14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以下简称《年度报告》)在“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上发布。

《年度报告》将全国29座城市纳入评测范围,最终选出2座综合型消费中心城市(Alpha级):上海、北京;9座特色型消费中心城市(Beta级):成都、深圳、广州、杭州、南京、重庆、武汉、西安、苏州;18座发展型消费中心城市(Gamma级):青岛、天津、长沙、宁波、厦门、郑州、沈阳、无锡、济南、合肥、昆明、福州、大连、南宁、南昌、贵阳、海口、三亚。

《年度报告》除了对具体指标展开分析,还选择了10座城市进行重点解读,并给出消费趋势研判。此外,《年度报告》公布了“2023年城市促消费案例”和“2023年名城名店案例”的征集结果,由此筛选出一批拥有较大影响力、较高可复制推广性的案例,期望联合消费业各方主体,共同推动中国消费业的进步。

8大指标评测29座城市消费竞争力

这是21世纪经济研究院持续第5年发布这一系列报告,今年的报告无论从发布主体、覆盖城市范围,还是从研究维度、案例评选等方面,都显示出创新性。

在发布主体方面,21世纪经济研究院首次与全球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JLL)合作,旨在通过发挥双方优势,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更上台阶。

在覆盖城市范围方面,《年度报告》选择国内29座城市,包括首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5座城市、15座万亿GDP城市、7座省会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以及拥有免税消费等独特政策支持的两座海岛城市。

在研究维度上,《年度报告》包含8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国际影响力、文旅消费吸引力、赛事展演影响力、消费场景营造力、零售资产表现力、零售资源聚合力和消费韧性恢复力,在每个一级指标上又划分二级、三级指标,力求尽可能全面评测城市在消费方面的表现。

具体到每个一级指标,《年度报告》也给出相应的城市分析。例如,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居于前列,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经济实力越强则国际影响力往往越大,这也体现出目前国际知名消费城市的共性,第一,其为一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第二,是拥有全球性通达能力的口岸城市。

文旅消费吸引力一直都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评测重点,今年的指标又分为“文旅资源丰富度”和“历史文化传承度”。从评测结果看,北京和西安的得分拥有领先级优势,显示出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消费资源的突出优势,与排名第3-10位的城市已拉开一定的距离,而三亚、深圳、南宁、贵阳和厦门则需要加强相关消费资源推广。

赛事展演影响力是在此前评测的指标上扩充的全新指标,关注城市在国际会议、体育比赛、艺术演出、节庆假日等方面的消费内容。《年度报告》在此项评测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的得分拥有绝对优势,彰显京沪这两座国际城市丰富多元且快速迭代的新消费内容。此外,昆明、贵阳、无锡、海口和三亚则需要结合本地特色加强对新消费内容的培育与引进,抓住新时期消费复苏的主要动力。

消费场景营造力关注商业繁荣度和酒店、文娱场景等消费内容。根据《年度报告》,从高端零售物业存量看,上海、北京、成都无论在存量规模还是供应品质方面均表现优异,杭州虽在存量方面仅为第十,但在高端零售物业存量位居第四,说明杭州高端商场的市场占比高。近年来,新一线城市逐渐成为高端商业开发的重点,未来将迎来西安太古里、重庆中环万象城、杭州恒隆广场等项目开业。

零售资产表现力包含“资产表现力”和“市场认可度”两个二级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深圳、南京、广州、北京、杭州、上海、厦门、青岛、苏州、成都。在资产表现力方面,广深两地有不俗表现,广州在优质零售物业租金指数排名在一线城市中拔得头筹,深圳的入驻率则排名领先;而在市场认可度方面,苏州的消费者满意度得分最高,杭州、南京和无锡也排名前五位,这表明长三角城市在整体消费环境上领先国内其他区域。

零售资源聚合力是围绕城市零售资源的统计和评测,也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根基内容。在品牌集中度方面,根据《年度报告》,上海、北京居于前列,成都、深圳、广州紧随其后,城市经济实力更强、规模能级更高的城市也更容易产生较高的品牌集中度。时尚先锋度排名靠前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广州。

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杭州在餐饮多元度方面表现较好,上海具有极高的美食包容度,广州、成都在餐饮方面独具特色,数量质量均保持领先,杭州餐饮业实力也不容小觑。此外,娱乐丰富度上,上海领先全国,北京、成都、深圳、广州紧随其后;宜居便利度上,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占据领先优势。

4个维度解读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展

今年年初,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开启了各项支持消费的举措,进一步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年度报告》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往往更聚焦产品市场的资源聚集与客流吸附,要素市场却容易被忽视。从下游消费回溯至上游产业,“双轮”驱动奠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坚实根基。一方面,持续推进消费市场资源聚集形成聚力,吸引消费者持续到访;另一方面,打造创新、多维的消费产业链,将消费对经济的驱动作用延伸至上游产业端,实现经济的高品质发展。

具体而言,《年度报告》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双轮”驱动方法论:产品市场方面,要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创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样板;要素市场方面,要从“城市消费”到“消费城市”,展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的高阶形态。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探索路径,也呈现国内不同类别、层级城市的特色消费魅力,《年度报告》分析了10座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探索。这10座城市分为“5+5”两类,分别是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以及五大争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分别是成都、杭州、武汉、西安、长沙。

《年度报告》认为,北京可以全方位、多路径打造首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深化优势的同时,北京仍需深挖城市基底,创新消费内容和消费场景,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上海作为中国商业“第一城”,可以打造国际消费风向标,上海将构建超一流商圈,汇聚全球尖端消费资源,全面提升消费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先锋引领作用。

另外3座首批培育建设城市广州、天津、重庆,则覆盖中国不同的城市能级与地理区位,差异化城市基底勾勒出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年度报告》认为,广州需要突出“千年商都”的特色,体系化激发商贸活力,构建湾区消费枢纽;天津则要突出“津”味特色、打响“津”字招牌,在重塑天津特色独特地标商圈的同时,应着力挖掘本土津味文化,发掘新的消费资源;重庆作为“山水之城”,也是西部唯一获批城市,需要在持续导入国际优质消费资源的同时,基于“山城”独特优势探索“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路径。

此外,针对另外5座争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年度报告》认为,成都要突出天府文化,聚集商业资源,打造引领中国内陆商业消费新势力的特色城市;杭州应借力“数智优势”,尝试更加多元的路径,迈向消费更国际化的“未来之城”;武汉需要用好流量型城市优势,挖存量拓增量,重塑江城消费新优势;西安需要突出汉唐文化的城市基底,赋能消费升级;长沙需要探索从网红城市变为“长红”城市,探索更适配本地资源的消费产业升级与多元创新。

从首店经济到名店经济

过去几年,首店经济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重视,首店引入数量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消费活跃度的核心指标。

有两方面的新情况不容忽视,一是随着国际知名品牌在华投资力度加大,其门店数量逐渐由稀缺性向均衡性过渡,直接体现为落户中国的亚洲首店、中国首店数量开始下降,区域首店或城市首店数量增长。

二是随着国内品牌进一步发展,对外拓展步伐有所加速,与国际知名品牌在华门店开设量或首店能级呈现的下降趋势相比,国内品牌有可能是下一阶段“首店经济”的主力增长类型,这些品牌可能会走出所在城市,在另一个城市开设“城市首店”或跨省开设“区域首店”。

与国际知名品牌的首店注重“外引”不同,国内品牌的首店强调“内育”,即要在一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展现出更强的成长性后,该品牌才有可能走向更大的市场。

因此,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21世纪经济研究院基于国内消费业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首店经济发展的2.0版本——名店经济。从首店经济到名店经济,其重心不局限于落户首店能级、数量的评比,而是观察该门店与所在城市的共存性、共生性,观察该门店是否能真正地成为推动城市消费业发展的动能,并最终从城市首店华丽蜕变为城市名店。

最终,瑞幸咖啡厦门中山路旗舰店、长沙文和友、小龙翻大江成都宽窄巷子店等8个案例入选。

回顾2023年,国内城市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例如举办购物节、消费季、博览会等。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并培育打造了一批消费新品牌、新模式和新产品等,为城市促消费提供了实验场景与载体。

为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举办了2023年城市促消费优秀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国内城市公开征集,最终筛选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性、代表性的促消费活动、展会等,通过案例展示,向全国推广宣传,实现共同促进中国消费业发展的目的,最终西安市举办的2023西部消费精品博览会等7个案例入选。

《年度报告》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之路具有多样性、地方性、特色性,每座城市都拥有各自深厚的城市人文历史基底与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消费促经济,城市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消费活力与魅力。

若有任何咨询或建议请联系:liguo@21jingji.com

阅读报告全文请扫描二维码:

(作者:柳宁馨 编辑:曹金良,林曦)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