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科技界“黄埔军校”:天河如何炼就大湾区创新引擎?

大湾区观察梁施婷 2023-12-15 21:46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连续三年入选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前三,诸多信息产业的企业创始人或高管从这里走出,涌现出一批批“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种子独角兽”和“小巨人”企业……这里被誉为广州的“硅谷”。

对广州天河而言,很难用一组简单的数据描绘出它的科创图谱和未来潜力。这个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和城市客厅,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密集的资源要素和不断创新的实践探索,正不断在科创领域蓄力突围、进阶跃升。

在受访专家看来,天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出表现,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作为中心城区催生出了一套“孵化在天河,发展在广州”的特色模式,成为科技界的“黄埔军校”。

面向高质量发展,天河的科创探索形成了什么值得关注的现象?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天河如何破解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层级跃升之间的堵点,以科技创新赋能广州乃至大湾区产业创新?

天河现象:筑起科创企业“黄埔军校”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彭斌来到广州。创业之初,彭斌最早在广州天河的岗顶电脑城附近办公,彼时仅有一个6、7个人的小团队。

“当时并不认为农业是我们可能的点。”彭斌回忆。直到2013年10月,正值棉花丰收的季节,彭斌和团队的一次新疆调研,改变了极飞科技的发展路径。

他看到农民依然背着喷雾器喷洒农药,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中毒,如果用无人机,效率则高得多。2014年,极飞科技开始在新疆进行针对棉花的药物喷洒实验;2015年便砍掉其他产品,全面押注农业。如今,极飞科技的业务已覆盖57个国家和地区。

极飞科技并非孤例。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讲述过一个已完成的试验,亿航曾尝试在广州天河试飞一条飞行线路,从单位员工宿舍楼到公司测试飞场,从而在广州中心城区搭建了第一个日常通勤的航线。

2018年9月,亿航成为中国民航局授予的全国首家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适航审定试点单位。目前,亿航智能已经将体验飞行、旅游观光业务逐步拓展到全球运营。胡华智透露,公司有一个“百线计划”,目前准备好的航线已经有几十条,“近期之内会很快看到我们突破100条航线。”

亿航和极飞,正是广州本土无人机企业中的“两张名片”,也是透视科技创新“天河现象”的窗口。什么样的沃土让创新企业不断孕育而生?

创新企业云集的天河智慧城,与同处天河的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合称广州“黄金三角”,这里汇聚了科技、金融和总部三大高端要素,“互联网+智能制造”人才尤为密集,让天河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热土。

这里不仅仅有亿航和极飞,还孵化出了网易、酷狗、南方测绘、小鹏汽车、中望龙腾等一批引领型创新企业,这些企业甚至将科创“引力”从天河辐射到广州、大湾区乃至全国。

对创业而言,彭斌说,广州的特质是“务实但不激进”,是一个适合长线创业的城市,不仅背靠珠三角强大产业链,而且人才丰富。天河集聚了26所高等院校、全省 50%的“双一流”高校,51家科研机构、4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超40名院士、30万名各类创新人才。胡华智则认为,广州拥有活跃的市场,规模、效率、广度以及产业链条宽度均在全国领先。

从天河来看,科创生态的本底优势就尤为显著,依托“黄金三角”的强大协同效应,这里形成了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专业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格局,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着完整、便利、高效的生态赋能。

统计数据显示,天河区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六成,占广州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三分之一,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GDP约30%,占全市半壁江山。

比如,天河区创新建立“信用+金融+创新”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出“天河创新贷”“天河优创园区贷”等系列专属融资方案,累计投放金额超50亿元;再如,由企业牵头先后发起成立广州无人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人工智能联盟、天河移动互联网联盟,打通资源共享链路。

如今,广州天河的创新创业载体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以五山科技成果集聚区为创新策源,从中央商务区众创空间集聚区起,经科韵路双创走廊,到天河智慧城产业孵化集聚区的“双创微笑曲线”。

当前,天河更坚定将科创这个“国之大者”放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聚集、调度创新资源要素,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构建全链条发展路径,聚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核心节点,助力广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强市。

从实践来看,天河的做法是,注重通过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和要素供给,不断完善提升创新生态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健全“从初创到上市”创新主体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完善“引、育、聚、留”全链条创新人才发展体系,让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各类创新人才充分发展,让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和集聚。

天河答案:聚焦成果转化加速“双链融合”

2021年,由政府牵头成立区域类创新联合体——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同时,由企业牵头成立产业类创新联合体——首批成立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联合体。

成立天河区创新联合体,是发挥天河创新策源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新举措新探索,包括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望龙腾等龙头企业,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约40余个机构。借此,天河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科技创新将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创新链、产业链如何深化“双链融合”?天河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五个找”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帮助企业“找技术”;开展广州创投周、科技金融活动周、投贷联动直通车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找资金”;举办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找市场”;开展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找人才”;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搭建用地供需对接平台,提供超过130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空间,帮助企业“找场地”。

不仅如此,天河还塑造了由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领产业孵化的共生共赢生态。佳都科技、金发科技等10余家行业龙头先后在此建设一批高能级专业孵化园,培育出骏伯网络、火烈鸟等10余家市场估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未来独角兽”企业,以及诸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数据显示,与2016年相比,天河的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翻三番,创新载体总数实现了4倍增长,连续五年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数量广州全市第一。同时,天河也在广东首创“以亩产论英雄”科技载体评价体系,一批园区单位产出居全市前列。

另一方面,天河也积极探索与港澳联动创新。天河作为拥有广州最多港澳青年创业孵化载体、最多港澳青年企业的区,正加快将港澳的科创力量“引进来”,例如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天河区的“港澳青年之家”建设,为港澳青年在天河创新创业提供“一对一”全链条需求对接服务。

广州千鸟电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闻波对协同港澳创新期待颇多。不久之前,他参加了一场以天河区科技企业为主的香港研学,至今印象深刻。“AI正在改变一切,所以我们也要积极地学习,去拓宽自己的视野。”

天河科创效应和区域位势的一个突出体现是——总部经济。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不仅能够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知识要素效能最大化。

截至2022年6月,天河拥有120家总部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五大地产行、市十大律所和主要人力资源机构、超过20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4家外国领事机构、33家外资银行地区总部以及2000多家港澳服务业企业。

从实践看,天河也正进一步强化其“总部经济”效应,以期不断优化完善科技创新生态。按照规划,天河智慧城将打造科技企业总部集聚区。

天河智慧城定位是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广州科技创新轴关键节点。“十四五”期间,天河智慧城核心区和天河智谷片区共35.89平方公里将加快打造天河中央科创区核心区(CTD)。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顾乃华认为,天河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企业提质增效和新兴产业的前瞻布局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他建议,要多措并举,整体提升天河的总部经济发展能级,扩大总部经济影响力辐射范围,提高区域影响力,推动发展要素集聚。

(作者:梁施婷 编辑: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