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游住宿业恢复势头良好,整个行业面临着重构、重塑,并正迎来新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实习生任菲 横琴报道
12月14日上午,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自贸区信息港、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二届横琴世界湾区论坛文旅主题论坛暨2023年21世纪旅游产业年会正式开幕。
本次论坛以“穿越周期:寻找确定的长期价值”的主题,聚焦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文旅业态融合创新、酒店ESG战略等话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研究所所长杨宏浩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旅游住宿业:重构与新生》的主旨演讲,描绘了2023年中国旅游住宿业的面貌,对住宿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发表了见解。
“今年的旅游住宿业恢复势头良好,整个行业面临着重构、重塑,并正迎来新生。”杨宏浩指出,旅游住宿业的市场活力逐步回升,产业也正经历着市场格局的重构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而且资本运营活跃,为住宿业注入新活力。基于我国进入消费导向型经济,国内推行扩大内需战略以及多项政策托举,杨宏浩判断,文旅行业可能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
投资文旅,或正当时?
重构:行业新格局
在杨宏浩的观察中,2023年中国旅游住宿业经历着市场格局的重构、产业格局头部效应强化、产业链的重塑以及资产配置的优化这四大变革风潮。
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市场占绝对主导,在双循环格局中,国内大循环占主体地位。北京入境游客住宿人次占总住宿人次比重在疫情后有明显下降,疫情前北京入境游客住宿人次占总住宿人次比重大约在10%,疫情后大约为2%。
产业格局方面,杨宏浩指出,头部效应进一步强化。目前国有、民营和外资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的趋势,其中民营企业增速较快。2019年的酒店集团60强中,国有企业有23家,占41.1%,民营企业有30家,占46.3%,外资企业有7家,占12.3%。而2022年酒店集团60强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为16家,占35.2%,民营企业为36家,占50.6%,外资企业有8家,占14.33%。
提及产业链供应链,杨宏浩认为产业链供应链在重塑。随着本土酒店采购平台崛起,越来越多的酒店重视打造酒店产业供应链生态,以提升管理能力、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
杨宏浩强调,要重塑产业链供应链,重点在于“补链、延链、建链、强链”。他建议,打造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秸秆材料代替塑料材质的牙刷和梳子,周期性进行供应商培训,并针对国家重点管控行业供应商进行碳排放管理。
数字化赋能以提升供应链弹性也至关重要。杨宏浩指出,供应链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蕴藏着海量数据和复杂的管理规则,提升供应链的柔韧性和竞争力对企业数据基础、业主流程和技术创新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杨宏浩特别提示,数字化赋能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酒店数据信息安全。数字化可能造成个人隐私泄露、酒店客房被偷拍、酒店数据泄露或受攻击等问题。今年9月,美高梅酒店及娱乐场所因黑客攻击停摆,号称造成1亿美元损失。
谈及资产配置优化,杨宏浩观察到“今年融资的需求非常旺盛”。他解释道,融资一方面用于偿还债务,另一方面促进集团更加强大。
而论及酒店行业IPO上市的困境,杨宏浩表示,“虽然我们在资本市场还是不受待见,相信以后会有所改善。”
新生:住宿业复苏势头强劲
各项指标显示,疫情的阴霾已经散去,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首先,影响住宿业的两大市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恢复势头强劲,带动住宿业共同繁荣。杨宏浩介绍道,服务业是直接影响住宿业的商务市场,2023年1月至10月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在50以上,其中2023年3月的商务活动指数达56.9,超出2019年同期的53.6。旅游业更是几乎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同比增长75.5%,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3.6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97万亿元,增长114.4%。
其次,总体来看,住宿和餐饮GDP自2017年起整体就呈上升趋势,而今年的GDP更是再创新高,今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分别为:4511亿元、4661亿元和5553亿元。
杨宏浩以北京为例,进一步介绍了住宿业的恢复情况。数据显示,疫情后北京市接待入境游客的住宿人次有较大的恢复,2023年前三季度共接待67.6万人次,虽远不及2019年同期水平,但比2022年前三季度16.8万人次明显增加。此外,北京的四五星级酒店的房价已恢复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2023年9月,北京五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为856.3元,2019年同期均价为908.5元,2023年9月四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为540.9元,2019年同期均价为537.7元。
不仅如此,住宿和餐饮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回正。杨宏浩指出,住宿业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期,固定资产的年投资增长率最高曾达80%,但2015年后逐渐走低。加之受疫情的冲击,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度为负值。不过,今年第三季度住宿和餐饮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正向增长。
谈及行业未来的可持续性,杨宏浩判断,文旅行业可能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他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做出判断,一是我国进入消费导向型经济;二是国内推行扩大内需战略;三是多项政策托举。
(作者:高江虹 编辑:骆一帆)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