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12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2022&2023年度总决赛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校园内举行。两个年度百万总冠军大奖分别被汇芯半导体和固纳科技收入囊中。
本次大赛集结了2022年七大赛区的1242个项目与2023年六大赛区的1080个项目,涵盖医疗、材料、AI、芯片等多个“硬科技”领域。首次同步举办两届总决赛、首次在港科大(广州)校园内举行、总决赛采用“90s电梯路演”赛制……在赛事举办的第13个年头采取的多个“首创”举措,充分彰显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港科大”)“凡事皆可为”的创新创业精神。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办(北京)主任袁冶主持总决赛】
大赛主办方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内地办(北京)主任袁冶赛后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已成为市场和投资的“晴雨表”,通过赛事平台,港科大持续不断为创业项目链接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为打造出下一个大疆、云洲赋能。
以下是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与袁冶的对话。
南方财经:今年的参赛项目总体呈现出什么趋势?
袁冶:大赛今年首次将2022和2023两个年度的总决赛联合起来举办,可以说,入围决赛的20个项目都非常亮眼,无论从技术含量、学术位置还是现场表现来看,今年的项目越来越“硬”了,很多创业团队本身具有海归背景,在技术先进性和学术背景上都非常国际化。
其次,参赛项目的情况也与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可以说,大赛是市场和投资的晴雨表,准确反映了市场趋势。比如去年大健康医疗赛道火爆的时候,几个赛区排名靠前的项目都是和大健康医疗相关的。今年的项目更多聚焦在硬科技和国产替代上,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顶尖,产品应用走在全球前列。
南方财经:总决赛为何采用“90秒电梯演讲”的形式让选手展示项目?
袁冶:进入总决赛的项目是从各个赛区中推选出来的优秀代表,我们从多方面深入考察,有些项目接触时间超过半年以上。在其它环节我们也采取了常规的赛制,比如半决赛就是传统的“路演+答辩”形式,因此主办方和评委对项目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总决赛为了体现比赛效果,我们就特别设置了这样一个路演形式。在我看来,每个项目的含金量都很高,我们希望他们都能拿冠军。
南方财经:港科大百万奖金创业大赛作为高校孵化的创新创业平台,相比较其他机构单位举办的创业大赛,有哪些优势?
袁冶:我们的特点就是“实”。我们一直都说,比赛只是一个平台,我们真正想要做的是将各方面的资源汇聚到平台上,持续支持创业者,这才是举办大赛的初衷。我们的目的和落点是服务社会、培养人才,港科大搭建平台助力创业者持续发展的初心不会变。当年虽然大疆拿了倒数第一,云洲拿了倒数第二,但十年来,他们与港科大一起成长,我们见证并助力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就是举办比赛的意义。
我认为港科大有全港高校里最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基因,即使回到内地,港科大的创业气质依然是最独特的。同时,大赛设置了多个赛区,在全国各地形成联动机制,让创业项目通过创赛平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港科大的平台也将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南方财经:在您看来,参赛项目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做好参赛项目的赛后服务?
袁冶:创业团队不缺技术人才,但缺少优秀的管理人才,这是多数硬科技企业的通病。我们正在筹备设计一系列打造科创企业家的课程,帮助科创者解决投后管理和用人的问题。在赛后服务方面,除了与项目保持联系外,在百万创赛的基础上,未来我们有可能举办香港科大千万投资大赛,帮助一些项目回炉,持续服务项目发展。
南方财经:赛后港科大启动了2024香港科大十大准独角兽评选,有什么具体计划?
袁冶:准独角兽的成长非常不易,2020年的十家准独角兽是我从香港科大教授及校友创业项目中一家家找出来的。时隔四年重启准独角兽的评选,我们计划设计一套评价机制,保证有足够多的评选样本。通过挖掘香港科大的独角兽,我们将继续打造香港科大创业标杆。
(作者:陈梦璇 编辑:江珊)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