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高端访谈|专访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余竹云:要把光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黄婷婷、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日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正在阿联酋迪拜举行。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光伏企业代表受邀参会。COP28大会期间,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竹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
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为一家市值超过200亿港币的港股上市综合性集团公司(01735.HK),集团业务涵盖智慧物流、康养农业、物业管理等。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转型发展中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聚焦n-TOPCon电池和组件产品
的研发和高端光伏制造。投资118亿建设的凤台光伏产业基地一二期已建成投产;同时,投资100亿元的桐城基20GW高效电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投资60亿元的淮南高新区零碳示范园区项目也已开工。
余竹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光伏应用领域越来越广阔。接下来,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将在光伏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广上继续发力,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应用场景,实现生活方方面面的能源转型。
图: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余竹云在COP28边会圆桌交流
助力中东新能源转型
《21世纪》:你这次来参加COP28的感受如何?
余竹云:我认为,COP28是继《巴黎协定》以后极受重视的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的举办地选在中东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因为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而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中东国家面临着全球最迫切的气候变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1世纪》:这次参加COP28有哪些期望?据了解,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计划布局中东建厂,原因是什么?
余竹云:这次来参加COP28,我们有三个出发点:一是因为此次大会跟降碳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在这个国际平台上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发声,提出观点并给出解决方案;二是我们希望把国内先进的产品、技术以及管理模式带到中东地区,并在中东市场得到广泛的应用;三是我们希望通过一些理念上的传播和交流,让中东国家真正意识到光伏是多样化的、是包罗万象的,尤其是光伏+的应用场景开发和实施。
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选择到中东地区布局建厂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从现在国内的市场化程度来看,光伏行业目前正面临着产能阶段性过剩的问题,这也就预示着中国要有一定的利润去保持创新驱动力,所以海外的市场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走向海外也能为新能源产品提供广阔的空间,中环新能源在中东建厂,此举将进一步填补中东地区光伏产业链的空白,推动并助力阿联酋、沙特及中东、北非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并进一步辐射至全球市场的产业发展,为全球光伏产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贡献中环新能源力量。
“光伏+”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拓展
《21世纪》:请介绍一下我国光伏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你认为发展“光伏+”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余竹云: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供链和价值链,已经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了中高端。十多年前,欧美对我国输出的光伏产品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近十年来,经过一代光伏人努力奋斗,中国光伏产业逆风前行、浴火重生,在降本和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佳绩。时至今日,中国光伏的生产制造和产业链完善程度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全球70%-80%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为全球的新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现存电网主体是基于传统发电形式设计规划,由于新能源发电自身特点以及与传统发电形式存在的巨大区别,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并网后,会同现存电网中的有功调节等能力冲突,破坏现有的电网功率平衡,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光储电站的安全接入电网,以及电网对分布式光储的协调调度是未来“光伏+”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长期以来,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都占据我国能源电力的主体地位,对于电网的规划与运行一直都是围绕二者展开。此外,电网的改造成本问题,还需要不断地靠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创新推动来解决,降低光伏发电侧、储能侧和电网侧的成本。
《21世纪》: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和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属于国内知名光伏企业,你认为贵司和同类企业之间是否存在一些差异的竞争?
余竹云:我觉得是各有所长,隆基绿能和晶科能源更多是在布局光伏产业一体化建设,而中环新能源更多是聚焦于电池制造和终端的零碳园区建设。在电池制造方面,我们所采用的n-TOPCon电池技术理论极限效率高达28.7%,是最接近晶体硅太阳电池理论极限效率的技术。现在我们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6.06%,良率达到96%以上。明年一季度,我们的产线会升级到TOPCon3.0,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6.5%。接下来,我们会结合新型钝化技术以及半片技术等,进一步提升效率到27%。目前,我们在安徽筹划建设三个光伏基地,预计到2025年会全部投产,产能会达到50GW以上。后续,我们将持续投入技术创新开发,在产品的效率、良率、品质、成本以及规模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零碳园区建设方面,中环新能源一直注重终端应用环节,将通过开发不同的应用场景,把光伏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零碳产业园区未来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也是未来实现产业集群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并规划和传统工厂、产业园以及农业领域等进行结合,持续开拓不同的应用场景,把光伏真正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企业要有全链条“零碳”的闭环意识
《21世纪》:请你介绍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推进零碳产业园区建设的情况。
余竹云:中环新能源控股集团在安徽淮南打造的零碳产业园数科板块智慧园区项目,预计明年6月可以面向市场展示。其在项目端,既有存量用户的存量项目,又有增量用户带来的新增项目。此外,管理方式区别于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该产业园区的所有设计,包括光伏电站、储能电站、综合能源站的建设,以及用户侧储能站的建设都由我们中环新能源来建设,在不影响其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从源头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提升减排降碳能效。
图:中环低碳凤台光伏产业基地屋顶发电系统
《21世纪》:你认为建立真正的零碳产业园区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成本?未来怎样实现可持续和商业化?
余竹云:真正的零碳产业园区一定是能产生正向收益的,不用为了建设去额外投资。因为真正的零碳产业园建设本身就是能够盈利的,一是光伏发电本身比火电便宜;二是在建设时采取综合节能方式,能够降低电费成本;三是使用新能源绿电可以减少出口时的碳关税,因此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驱动下实现良性循环。
要想让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走向商业化,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要提升全链条“零碳”的闭环意识,既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降低建设成本,又要通过开发不同应用场景,实现生活全方面全过程的能源转型;另一方面是政府根据闭环机制给企业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在隔墙售电、光伏农业等方面提供试点的机会。
《21世纪》:工厂层面或者农业层面的零碳园区建设,未来有哪些挑战需要克服?
余竹云:工厂层面,有三个维度。第一是怎么节能,怎么把能源最大化地利用起来;第二是怎么产生清洁能源;第三是怎么能把节省下来的能源管理起来,这样既可以把收益可视化,又能方便政府进行能源的调度和管理。
农业层面,我认为“光伏+农业”是一个极大的蓝海市场,但是目前因为一些政策层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很多好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生态,未来希望通过企业、协会、政府的共同推动,改变这一局面。因为从现实层面来讲,国家要想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光伏+农业”就是很好的一个路径。
(作者:实习生黄婷婷,李德尚玉 编辑:钟映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