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货币政策精准有效,持续巩固经济回升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12-21 05:00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12月20日,一年期和五年期LPR继续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也与货币政策自今年四季度以来“以稳为主”的方向保持一致。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延续精准有力,强化逆周期调节,发挥了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创造了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来看,明年货币政策或将着力实现稳增长、防风险与促协同三重目标。

今年央行分别于3月和9月各降准0.25个百分点,共计50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万亿元。在面对月末和季末的流动性冲击,央行则主要采取逆回购与MLF加量续作的方式平抑扰动。12月,为保证跨月、跨季和跨年叠加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尽管四季度以来市场降准呼声再起,但央行秉持“缩减原则”,降低政策刺激力度频率,意在兼顾内外均衡,注重金融稳定。

除降准之外,今年央行分别累计调降逆回购操作利率和MLF操作利率20个、25个基点,着力引导利率中枢下移,继续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前三季度,由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取向差异,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央行适时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扭转汇率顺周期“羊群效应”,为国内稳增长赢得了宝贵的调整空间。

展望明年,货币政策依旧面临多目标的挑战,既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为宏观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又要着力改善当前物价走势,推动通胀回升至正常水平;还要确保汇率继续作为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实现内外均衡的“缓冲器”的作用,防止汇率出现超调风险;也要继续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缓解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货币政策需要在有限工具的情况下,兼顾多重目标。

首先,确保币值稳定,而币值稳定分为物价稳定和汇率稳定,又各自对应于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两类政策中,利率政策是核心,体现出货币调控“以我为主”“以内为主”的政策倾向,内部均衡的重要性高于外部均衡。利率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稳增长,全力弥合当前出现的产出缺口,推动总需求与总供给在潜在产出水平上实现均衡。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考虑到明年一季度是稳增长、强预期的关键时机,市场一些分析预计或将进行一次降准。

其次,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基础上,维护金融稳定也是关键任务。当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出现重大调整叠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客观要求金融条件予以适度松弛,推动部分金融风险提前缓释。因此,适度且有节制地调降中长期利率,缓解债务的还本付息压力,若能配合通胀回升与经济恢复向好,宏观杠杆率有望维持稳中有降。

第三,明年逆周期调节要重点关注财政发力+货币协同。货币政策不作为主要发力点而作为重要的协同增效点,也是基于上述多目标间进行统筹兼顾之后的结果。尽管央行提出要适度平滑信贷脉冲,挖掘存量信贷潜力,但明年一季度仍需要信贷适度冲量,保证“开门红”。同时还要为国债和地方债发行以及化解债务压力打好配合。预计明年或会使用总量工具的时机,可能将与财政发力时机相重合。

基于对11月M1、PMI以及物价等数据的分析,基本面对长端利率下行形成支撑,国债收益率曲线目前已十分平坦,利好债市。流动性方面,年末效应开始显现,商业银行将面临MPA考核(宏观审慎评估),预计DR007将有所上行,带动票据以及存单等利率抬升。随着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商业银行负债端成本势必调整,补充资本金、保持核心及一级资本充足率仍是关键。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