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前哨丨达梦数据通过上市注册:冲刺国产数据库第一股

外滩科技眺望张梓桐 2023-12-22 21:2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约一年半后,达梦数据终于在近日正式通过注册。

达梦数据是国内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软件产品使用授权、数据及行业解决方案、运维服务等。

达梦数据顶着“国产数据库第一股”的光环,其估值已经达500亿元。

此次IPO,达梦数据计划募资23.51亿元,投入集群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目、高性能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升级项目、新一代云数据库产品建设项目及达梦研究院建设项目。

对于上述风险因素对公司上市的影响,记者致电公司证券部寻求回应,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第一大股东中国软件

在股权结构方面,从最新版的招股书(注册稿)来看,其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资本中国软件,持股25.2105%。原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冯裕才任达梦数据创始人、董事长,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直接持股10.1872%,并通过其他方式最终持股12.32114%。其他国有资本还包括中电天津、中网投,分别持股5.2632%、3.5088%。

达梦数据主要销售收入集中于本地部署(含私有云部署)方式,即部分语境中的“传统”数据库。该公司产品服务于包括建设银行、中国人保、国家电网、中国航信、中国移动等在内的用户,应用于金融、能源、航空、通信等数十个领域。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报告,2020年至2022年,在中国国产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中,达梦数据领先于人大金仓、优炫软件、通用数据、神舟通用等公司,排名第一。

在业绩方面,自2019年至2021年,达梦全年总营收(合并子公司)分别为3.02亿元、4.5亿元、7.43亿元,核心业务收入年化复合增长率达57%;净利润分别为8374万元、1.43亿元、4.38亿元,净利润率对应为29%、32%、59% 。但2023年1-9月,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金额为11,822.35 万元,同比下降545.87万元,降幅为4.41%。

达梦数据表示,在营业收入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长的情况下,公司2023年 1-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公司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期间费用较2022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

具体来看,2023年1-9月,达梦数据销售及技术服务部门平均员工人数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加37人及44 人,加之人均薪酬小幅上调 9.02%,导致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增加2,645.26 万元;2023 年 1-9 月,公司销售及技术服务部门人员差旅活动较 2022年同期有所增加,导致销售费用中差旅交通费较 2022 年同期增加 529.93 万元;2023 年 1-9 月公司销售费用较 2022 年同期整体增加 3,981.44 万元。

2023年 1-9 月,达梦数据研发人员平均人数较 2022 年同期增加108人,导致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增加 2,132.36 万元,研发费用整体增加 1,852.59 万元。

另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达梦数据 2023 年 1-9 月归母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下降1,412.38 万元,降幅为 11.48%,降幅大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降幅,主要是因政府补助、停止计提土地使用违约金及土地闲置费等原因,公司 2023年1-9月非经常性损益较 2022 年同期增加 866.51 万元。

以渠道销售为主、直销为辅

2020-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达梦数据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5亿元、3.48亿元、3.92亿元和3.7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4.44%、46.88%、56.90%、128.64%,应收账款余额大幅度上涨。对此,公司解释称,“公司党政、军工领域客户较多,该类客户一般付款审批流程较为繁琐、回款周期较长。”

达梦数据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采用软件行业较为常见的以渠道销售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报告期内,该公司软件产品使用授权业务中,渠道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2.23%、93.96%、92.16%和92.67%。报告期各期,其向前五大渠道商的渠道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5.78%、50.98%、47.82%和46.94%,销售收入占比较为集中。

与此同时,作为国家扶持行业,其中由于补贴收入在2021年较大的释放,导致其补贴收入占净利润之比为三成。

报告期内,公司税收返还及优惠政策所涉及的金额分别为3703.90 万元、6793.40万元和1.1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12.28%、15.09%和15.08%。

招股书显示,公司享受的主要税收优惠包括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除上述税收优惠外,报告期内,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1586.8万元、2451.16万元和1.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5.26%、5.44%、17.67%,占同期净利之比为18.95%、17.03%、29.95%。

(作者:张梓桐 编辑:陶力)

张梓桐

21上海中心记者

关注大科技,欢迎交流。联系方式:18902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