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283期)丨长三角追“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意江南孙燕,易佳颖 2023-12-22 16:3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易佳颖 上海报道

12月14日,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宿迁开幕。而在12月13日,2023年南通先进光伏产业高峰论坛在通州区举行。

消费方面,12月11日,“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在宿迁举办启动仪式,本届购物节将累计开展26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3.7亿元惠民消费券及3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持续至明年2月。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制定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51项具体任务,推动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专精特新”方面,截至12月17日,北交所新增74家上市公司,其中40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述40家“小巨人”企业首发募资总额为81.88亿元,平均每家2.05亿元。 

1、长三角追“光”

12月14日,2023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宿迁开幕,现场签约22个项目,协议投资430.1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大会上,阿特斯、东方日升、TCL中环、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作为发起单位,以及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共同启动“7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领航升级仪式。

同样在上周,12月13日,2023年南通先进光伏产业高峰论坛在通州区举行,15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围绕异质结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交流讨论。

不久前,12月1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推进大会召开。这是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之后,安徽第二次为单一产业集群召开全省层面的产业推进大会。

在长三角,光伏产业在产品环节已明显分化。江苏在上游优势明显,除滁州等城市外,TOP10城市中,徐州、苏州、连云港、无锡、扬州占据半壁江山。中游方面,苏州、无锡、上海续存企业数量位列前三。

2、消费券、购物节轮番促消

据悉,“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购物节推出了金融促消费、网上年货节、冬季家电节、老字号“三进三促”、销售竞赛季等5项省级重点活动。活动期间,全省13个设区市还将同步举办主题多元、丰富多彩的“一市一主题”活动。南京将以“宁好2024”为主题,组织开展“白+黑”全时段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发放6000万元汽车补贴。第四届双12苏州购物节将聚焦八大行业举办岁末狂欢季,推出2000万元数币红包及1亿元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扬州将开展电商高质量发展专项计划,推出20项重点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全国家电售后服务领跑企业名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蚂蚁集团三家金融机构,洋河股份、京东零售、苏宁易购等企业代表纷纷发布“消费福利”。

根据2023全国消费提振年的整体安排,今年以来,江苏省商务厅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突出“政策+活动”双轮驱动,“苏新消费·春惠江苏”“夏夜生活”“金秋惠购”等主题系列促消费活动,以及“苏新消费•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已惠及近30万消费者,促进消费市场强劲恢复。数据显示,1-10月,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国总规模的9.8%,位居全国第二,消费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3、《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2月15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制定发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51项具体任务,推动示范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新时代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典范。      

根据《行动计划》,示范区要紧扣一体化制度创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在全域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率先探索,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打造生态创新人文相融合、富有江南特色的标志性区域,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蹚出新路、形成示范。

《行动计划》明确,示范区一方面将持续深化一体化制度创新。健全跨区域一体化的规划和土地管理机制,深化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更加高效顺畅的要素流动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优化跨区域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未来3年示范区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依托示范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生态,做强做优特色化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竞争力。

4、北交所“小巨人”特色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截至12月17日,北交所新增74家上市公司,其中40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北交所共有11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北交所公司总数比例近五成;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有9家、47家,合计56家。

上述40家“小巨人”企业首发募资总额为81.88亿元,平均每家2.05亿元。其中,超过30家公司将部分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行业属性看,北交所“小巨人”企业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尤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公司居多。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117家北交所“小巨人”企业中,通用设备、汽车零部件、专用设备三个行业公司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5家、13家、10家;电池、工程机械、非金属材料、橡胶等行业公司数量紧随其后。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政府官网、官微,新华日报、上海证券报、南通网、人民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江苏广电、中国证券报等)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孙燕、易佳颖

编辑:陈洁

(作者:孙燕,易佳颖 编辑:陈洁)

易佳颖向TA提问

记者兼研究员

关注互联网与新消费领域。微信号:yjjann(添加请注明身份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