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减重外科在我国历经了萌芽阶段之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全国减重手术总数量已超过3万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北京报道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持续增长,肥胖患者比例和数量迅猛增加。据研究统计,我国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过半数,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肥胖患病率最高的地区。肥胖不仅是独立病种,而且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危害国人身心健康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在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中,超重和肥胖防控被列为核心任务之一。目前,对于肥胖的治疗有多种医学手段,而减重手术被公认为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对于中、重度肥胖症尤其如此。近20年来,减重外科在我国历经了萌芽阶段之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2年全国减重手术总数量已超过3万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在减重手术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手术的医疗质量控制也不容有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简称质控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为主任委员单位。这是全国范围内设立的首个专科化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代表了北京地区在减重代谢外科相关领域医疗质量的全国领先地位。质控中心下设数据信息专家工作组、考核督查专家工作组、学术培训专家工作组和对外联络专家工作组,旨在规范、促进并夯实减重手术的质量管理,以促进北京市各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和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12月19日,由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办的“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2023年第6次工作会议暨学术沙龙”成功举办。对2023年的质控工作做了总结,也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减重与代谢手术不断规范化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肥胖相关的疾病,减重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其他治疗方法,因而备受瞩目,并快速发展,然而,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发展极不均衡,在专业人员的培训、手术方式的合理应用、手术操作的标准化、临床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患者长期随访及临床研究收集等方面亟待进行质量控制和不断改进提升。
质控中心成立两年以来,北京在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包括学科建制优化、专科医师培养、临床操作流程、手术技术标准化、患者长期管理和延续护理等方面,均建立了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与此同时,作为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编出版了《减重与代谢外科标准数据集》,该标准数据集的出版,对学科质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由质控中心第一届主任委员、北京友谊医院张忠涛教授牵头创建的“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已连续五年发表全国减重手术年度报告,该项系列工作持续反映了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发展动态,同时为学科的临床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提供科学证据,对本领域卫生政策的制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忠涛教授表示,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在2021年12月3日获批后至今已有两年,这一新兴亚专科成立质控中心非常有意义,由于减重市场目前较为混乱,不少医院减重手术也存在不规范的情况,经过两年的工作聚焦,不少同行对减重代谢外科的质量控制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减重代谢外科诊疗水平有望得到高质量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持续加强减重与代谢外科质控
减重与代谢外科目前在中国的发展还是处于不均衡的态势。目前,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减重手术的数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数量呈平行状态,但在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施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区。此外,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包括适应证的把握、手术的标准化等问题仍需细化,需建立一个完备的专科质量控制体系,并通过培训将逐步该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让更多患者获益。
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控控制和改进中心现任主任、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张鹏教授表示,设立质控中心的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并不断促进医疗同质化。在市卫健委的直接领导下,质控中心除了组建本专业的专家委员会外,还建立了本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的质控工作平台,对各家单位进行医疗质量监测和管理,并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培训。
“2023年,质控中心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对全市所有开展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医院进行了摸底,对全市21家医院减重外科进行了现场质量评估,建立了全市质控数据库并启动运行,对各中心数据录入人员进行了培训,举办多场质控工作会议暨学术沙龙,确定了减重外科质量改进关键监测指标,与医保部门沟通推动患者可及性,并且加强媒体报道宣传及自媒体宣传。”张鹏说,展望2024年,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也确定了一系列工作规划,其中包括推动“减重外科个案管理师”向“减重专科护士”模式转变,推动华北地区减重与代谢外科联合质控,加强京沪学术交流合作,持续监测医疗质量指标,督促减重手术质控数据填报,进行手术结构化培训,并拟举行全市肥胖大义诊公益活动。
减重手术患者护理和教育将更加专业化
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对于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症患者来讲,“打江山”阶段需要下定决心面对自己的肥胖问题,积极接受手术治疗,让体重大幅度下降,达到或接近正常体重,并能遵循医生的指导,顺利度过术后阶段,这已经很难了,然而“守江山”更是难上加难,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掉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维持体重在较低水平不反弹。早期国内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模式,由团队“个案管理师”来服务患者、监督并督促术后患者,以减少体重反弹的发生,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医患关系颠倒、个人职业发展困境、绩效考核难以量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护士长介绍了2024年将在北京地区建立的“减重专业护士”体系的工作,目的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对资深的临床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并经过考核,使其成为既有本专业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减重专业护士”,更专业地为广大减重手术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患者教育咨询和延续护理服务。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在本市培养一批德、才、能兼备的减重专科护士,另一方面,将此模式在国内进行推广,进一步规范减重外科护理工作。
全市各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医疗质量管理有章可循
质控中心考核督查专家工作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和医院主任医师白日星对质控中心在2023年度开展的全市21家医院的减重与代谢外科现场质量评估工作进行了回顾,在现场质量评估过程中,专家组围绕医院资质、人员架构、多学科团队、硬件设施、设备与器械、患者管理、术前流程、手术操作标准化、术后护理、术后随访、病案文书、患者资料管理等内容对各家医院进行了重点考核,同时再次强调了需要进一步提高患者随访质量,加强质控相关数据上报,统一手术标准,完善病案首页填报等。
经过综合评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共16家医院被授予“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质量控制合格单位”,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丰台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被授予“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质量控制单位”。
“全程夯实质量管理,筑牢患者安全底线是我们瞄准的方向。回首2023,现场评估工作已圆满完成。展望2024,相信在各位委员的支持下,工作会开展得更好。” 张忠涛总结道。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