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新质生产力“尖子生” 天河的底气、实力与担当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佳楠 广州报道
2023-12-26 05:00

随着“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频繁跃入大众视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再次被凸显出来。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大湾区核心引擎之一,广州科教资源富集、实验室创新平台聚集、各类科研人才云集。如何将丰厚的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直是广州面临的现实问题。

天河区作为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去年GDP总量约占全市22%,以一区之力贡献了粤港澳大湾区4.8%的经济总量,位列2023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第二,四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近年来,天河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在推动人力资本跃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

广州市天河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建荣在此前召开的2023广州国际创新节上透露,天河区精准发力优平台,在已构建起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三区支撑”的基础上,依托辖内26所高等院校、44家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谋划打造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系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聚力塑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形成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在受访专家看来,天河区凭借自身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以及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系列举措下,有望争当新质生产力“尖子生”。

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天河有何底气、实力?作为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天河未来又该有何担当?

天河首创了“一赛一节一基地”的服务闭环。 天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天河的底气:科创要素集聚、创新显示度强

所谓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正在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占斌撰文指出,当前我国传统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渐减少,资本投资效率偏低、收益递减,资源环境压力约束不断增多,传统生产力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经济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以科技创新推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因此他判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要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尤其要推动要素质量提升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哪些区域的先进生产力能够越早替代传统生产力,哪些区域就能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天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最具创新显示度的区域之一,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独具优势。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天河被誉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正成为建设大湾区“双中心”的“创新引擎”之一。

这里是大湾区最具“硅谷”气质的片区,人才集聚、技术集聚、载体集聚,是创新资源高密度集聚核心区,这里已形成体系完备、协同合作、成果丰硕的“雨林式”创新生态圈。

数据显示,天河自主核心技术攻关水平保持全市第一,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总量、有效商标注册量稳居全市前列;拥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5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40家,连续五年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数量全市第一,孵化育成体系领先优势明显。

张占斌认为,要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人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没有人力资本跃升就没有新质生产力,新型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决定因素。”

而天河作为科教强区,这里集聚了26所高等院校、全省50%的“双一流”高校,51家科研机构、4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因此也集聚了超40名院士、30万名各类创新人才,为科创企业贡献了“最强大脑”。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然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广州天河区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科技创新企业众多,人才资源充沛,风投创投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有底气也有实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争当广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尖子生”。

天河的担当:创新策源区进阶全域创新

得益于创新要素集聚,天河一度被誉为广州乃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

最先广为流传的是这样一句口号——“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从1991年至今,科韵路及其周边的五山—石牌高教区,崛起成为全国软件产业的重要集聚地,见证了广州科技创新产业的自主创新之路,见证了中国软件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巨变。

科技成果诞生和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就此起步,网易、酷狗、佳都科技、南方测绘、小鹏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在这里诞生并茁壮成长,微信、YY等一批科创企业从这里孕育并扬帆远航。

在天河这个科技界“黄埔军校”孵化下,无数创新型企业集体崛起,形成声势浩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目前,天河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近6000家,各占全市约两成,集聚一批五亿级、十亿级、百亿级高企,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更加凸显。

2021年,由天河牵头成立的区域类创新联合体——环五山协同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同时牵头成立了产业类创新联合体——首批成立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人工智能、现代都市工业、医疗健康大数据创新联合体。天河的创新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也从“单打独斗”逐渐“握指成拳”。

如今,广州天河的创新创业载体空间布局已基本形成以五山科技成果集聚区为创新策源,从中央商务区众创空间集聚区起,经科韵路双创走廊,到天河智慧城产业孵化集聚区的“双创微笑曲线”。

“天河不仅打造了广东省首个区域创新联合体,还首创了天河优创‘以亩产论英雄’的科技载体评价体系,建成了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天河,正在实践打造全域创新的最强范本!”广州市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爱平在2023广州国际创新节现场发布了天河科技赋能产业的“三个最强”,即“最强大脑”——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最强服务”——天英汇2.0,“最强智造”——2112工园。

接下来,天河将围绕“环五山创新策源区”重点聚焦“软环境”实施包括支持创新联合体、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打造成果转化平台等六大举措。

依托于2015年创立的天英汇,天河首创了“一赛一节一基地”的服务闭环,初步奠定了最强服务的雏形,构建起“五位一体”“四链合一”的“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天河将在天英汇1.0基础上升级打造天英汇2.0时代,以“1+5”服务品牌矩阵推进产创、产教、产金、产才、产数“五大融合”服务落地。目前,“产教融合”样板案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师大”)“一园一区N基地”模式已经建成。

落地于天河北的广师大省级大学科技园,聚焦信创网络安全产业,于今年7月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授牌的“广东省教育行业信创适配中心”和“广东省教育行业网络靶场与实网攻防演练中心”,并通过打造信创与网络安全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构建起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创新聚焦于产业,创新落地于产业。曾有专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为将科研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天河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中谋划了一个2112亩的开放场地,打造2112工园。这充分体现了天河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力拓展产业空间,发展都市工业的决心。

据了解,2112工园是“最强大脑”的产业园、数智融合的样板园、宜居宜业的生态园,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园。这里将打造包括能源供应、智能制造、都市消费工业、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硬核产业集群,集聚12条产业链。

“接下来,天河将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辐射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强区,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广州方案’。”陈建荣说。

(作者:吴佳楠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