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越南投资热:在越投资项目逾4000个 融入当地仍需长期主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何柳颖 深圳报道
2023-12-26 05:00

越来越多中企奔往越南。

12月21日,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与盛泰智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香港全资子公司新马服装有限公司共同在越南投资设立境外合资公司,建设麻类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合资公司拟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124.3万美元(折合约35870万元人民币)。

11月9日,越南北江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立讯精密(越南)有限公司将在该省追加投资3.3亿美元,总投资额达到5.04亿美元。新的生产设施预计将在12至24个月内完工。

今年以来,中企对越南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的数据,目前中国在越投资项目4032个,注册资本总额超过260亿美元,在对越投资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六。

奔赴越南

据越南计划与投资部关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情况的报告,截至2023年11月20日,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增资和融资购买股份总额达近28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从项目数量来看,中国新批投资项目数量领先,占比达到22.1%。

越南兰迪律师事务所常驻顾问、越南市场负责人杨济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伴随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今年有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组团来到越南考察,基本每个月都有2-3个考察团。”

记者整理发现,2023年初至今,立讯精密、浙江金鹰、京东方、欣旺达、隆扬电子、博威集团等多家中企都宣布了针对越南的相关投资合作计划,产业类型包括电子、纺织、能源等。

在受访专家看来,近来新能源企业的布局成为了其中一个投资亮点。“越南已经欢迎外资很多年了,他们现在也在逐渐筛选,更倾向于支持能给他们创造价值的企业,比如环境友好型企业,当地非常欢迎新能源企业的进入。”杨济宇表示。

香港全球化中心(Center for Globalization Hong Kong)研究员谢遥东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越两国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具备广阔空间和较大潜力。他称,“目前越南的现代化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中企可以更多地参与其中。同时,基建也能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新兴企业走进越南‘赋能’,比如由中企承建的越南河内轻轨2号线。”

缘何青睐越南?

对于中企而言,越南的投资吸引力很明显。

“当前越南人口已经超过1亿,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且人力成本相对较低;其次,越南吸引外资的意愿非常高,相关政策优惠力度大、激励力度高。其次,越南与中国在自然禀赋方面存在互补性,特别是热带农业和种植业;再者,越南的一些矿产,尤其是关键矿产,比如稀土等也是未来非常值得投资的领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大国外交室主任周士新具体分析称。

周士新强调,中企到越南投资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期跟踪越南市场的结果,毕竟越南经济在疫情后快速复苏,韧性依然比较强劲。

2022年,在全球多个经济体深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受挫的背景下,越南经济实现了强劲复苏,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达4090亿美元,全年经济增速达到8.02%,创2011-2022年阶段最高增幅。

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认为,越南经济短期前景较为乐观,此外,越南仍是2023年保持强劲增长率的少数国家之一。

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之外,持续向好的经贸关系也为中企进入越南注入了信心。数据显示,中越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24亿多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2349亿多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而越南则是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国。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越南也是值得布局的国家。官方资料显示,越南目前已签署15个自由贸易协定,包括《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这对越南吸引外资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2022年1月1日生效的RCEP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普华永道认为,RCEP有助于推动区域内产业链的深化合作,越南凭借成本优势(如低廉的劳动力等)和人口红利,有望承接中国、日韩等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加固供应链安全成为中企近来加码越南投资的重要因素。

杨济宇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与中美都保持良好关系的越南吸引了大量中企进驻。越南除了能凭借自身优势承接中国产能转移,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中企规避反倾销。”

尤为重要的是,两国关系的友好深化正为中企、中资进入越南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撑。

12月13日,中越两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办好经贸合作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能源、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信誉、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赴对方国家投资符合各自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领域,将为此营造公平便利的营商环境。

谢遥东强调,“近年地缘政治风险升高,中越双方一致同意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两国的双向连接以及双向投资不断加深。”

并非坦途

进入越南,留在越南,这并非一路坦途。

今年8月,天虹国际集团公告称,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将转让其在越南的纺织面料公司,代价约为7859.2万美元(可予调整)。

天虹国际表示,基于宏观经营环境在近年来的复杂及不明朗化,加之公司对于产业细分的专业深度及深筑产业护城河的考虑,公司期望通过逐步调整产业布局、组织及生产架构,更加聚焦并发展主营业务,以适应宏观环境之变化。

其还称,基于前述越南项目一直亏损,且作为公司精简营运及提升或处置若干低效或低盈利能力资产或业务计划的一部分,出售事项将使公司集中各项资源及人力于其他具有较高盈利能力及/或发展潜力的业务。

此外,根据媒体消息,英特尔公司近日也搁置了对越南工程的扩建计划。有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该公司对当地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官僚主义存有担忧。

需要指出的是,当地的用电问题常被诟病。今年夏天,在高温酷暑的天气影响下,越南经常面临严重缺电,富士康、三星等所在的工业园区曾因限电被迫停工。谢遥东认为,如果当地无法提供交通、用电等基础设施保障,出海越南的中国企业恐难以实现长期收益。

与此同时,当地供应链的不完善也是一大掣肘。就职于国内一家大型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小方,此前在越南工作了一年。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公司主营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液晶显示器件等,当时在越南工作主要是将国内成熟项目转移到当地生产。但越南电子元器件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供应链不完善,当地采购不畅。除了一些塑胶和包材之外,其他材料和器件基本都需要从中国运输到越南,物流中转成为了很大的问题。”

值得指出的是,在同样的供应链窘境下,越南与中国的邻近性成为了中企、中资青睐越南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相较于在其他地方进行产能转移,与中国接壤的越南能更好地进行匹配,即便当地供应链不完善,也能就近从中国运输。”杨济宇称。

同时,“越南具备人口红利,但并不具备技术人才的红利。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越南的人口红利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劳动力红利,当地的技能人才欠缺和劳动力素质提高还是一大问题。”谢遥东补充道。

税率优惠近日也出现了调整。越南国会决定,将从明年1月起把跨国公司的实际有效税率提高到15%,同时推迟了此前准备抵消部分更高税率影响的激励措施。虽然这一改变是与打击跨国企业避税行为的全球协议保持一致,但也可能会对外资进入越南造成一定冲击。

从政策环境上看,周士新表示,首先,越南市场对中国占优势的产业投资还具有一定的戒心,有些人士担心对中国依赖程度过高;第二,虽然越南加入了CPTPP,与英国和欧盟、欧亚等经济集团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越南吸引投资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中国企业仍需要关注越南针对相关产业的具体政策及其调整情况。此外,越南并没有完全开放对部分产业的外来投资,特别是一些可能被认定为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

“当然,这些风险并非不可避免,中企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越南投资政策,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签署严格合同,合法经营,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周士新补充称。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曹媛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何柳颖 编辑:李莹亮)

何柳颖

21报系海外部记者

关注东盟财经动态、时政热点。欢迎交流!微信:SoniaHo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