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求解”能级跃升:GDP将破3万亿大关 “破题”新经济发展范式
一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其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息息相关,这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资源配置能力和对周边地域的辐射影响效应。
12月20日,《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正式发布,广州都市圈正式升级成为全国第12个国家级都市圈。《规划》明确,广州都市圈将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佛核心区为引领,以肇庆、清远中心城区为发展极,依托主要交通廊道,构建“一核两极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千年商都”广州能够领衔国家级都市圈的建设发展,再次突显了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地位与势能,也意味着广州需要在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更大的跃升。
2023年开春,广州立下GDP突破3万亿的“军令状”,全力拼经济。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地区生产总值为21769.84亿元,同比增长4.2%。“3万亿广州”正备受各界关注与期待,新的发展台阶之上,广州需要新动能和新突破。
透视广州发展进阶之路,在全国乃至全球城市的竞争力坐标系中,广州正锚定沟通内外、连接世界的门户城市地位,向内寻求科创赋能产业提升路径,对外扩大开放链接全球高端要素,重塑新优势、发展新动能。
从实践来看,2023年以来,广州以创新链产业链“两链”融合发展为基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兴产业形成聚集发展;一场场国际峰会相继落地,为广州架起“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通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两链”融合新动能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崛起,呈现出迅猛势头。面对这一全新、巨大的产业机遇,传统燃油车时代的“汽车之城”广州,正谋求加快“刷新”自身经济名片——迈向“智车之城”。
而立足于厚实产业根基之上,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两链”深度融合,成为广州探索的重要突破口。
“广州拥有良好的科创资源和产业基础,这是广州的优势所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张光南认为,广州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激发二者活力,一是广州要通过硬件基础设施的连通,实现与全球高端要素的有效连接;二是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要得到更好发挥;三是除技术创新之外,还要通过制度创新激励重大科技自主创新的突破。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广州而言,如何通过“两链”融合加快孕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成为关键命题。
广州实践中的关键一点是,循着“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资本化”路径,大力推动科创“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量”,以支撑自身优化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坐标。
从全球排名看,“广深港”科技集群已连续四年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二;“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名单中,广州排名再进2位,跃升全球第八;而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名单中,广州排名上升至第三。这都无不表明,广州的科技创新能级得到不断攀升。
更为关键的是,广州也着力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生“金”。2023年,全球首个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投产、纳米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国际上首台由中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00千伏植物绝缘油变压器在广州诞生;首枚“广州造”的“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刷新我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以科技创新赋能推动产业迭代,从而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正是广州“突围”的关键一招。
不仅如此,近年广州积极布局建设大平台、大装置,构建“2+2+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展“递补支持”,并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布局,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此外,广州还构建了以科技金融为主线的创新支撑体系,用“资金杠杆”撬动大量的社会资本招引企业落户。截至2023年11月,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已落地24只子基金,子基金实缴规模超200亿元,投资项目近300个,投资金额近150亿元,充分发挥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的作用。
这样的“组合拳”作用下,广州涌现了一批“独角兽”企业。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已经达到23家,一年净增12家,是增速最快的中国城市。
这些“独角兽”企业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赛道、新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它们在广州的集聚恰恰是广州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跃升的一个生动注脚。
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663.55亿元,占GDP的比重稳定在三成以上;2023年1-10月,广州工业机器人、显示器、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5%、32.2%、26.5%和16.3%。这些数据,无不折射出广州经济“新动能”日渐壮大。
高水平开放“链全球”
作为中国的“南大门”,对外开放是广州刻在骨子里的城市基因,而开放发展也是广州关键动力来源。
全球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广州自2019年以来连续4年实现全球城市综合排名上升;近期发布的《2023年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也披露,在全球最佳100强城市榜单中,广州位列第29名。
时间回到2023年4月份,中法元首在广州非正式会晤,为开放广州再添动能。目前,广州已与67个国家的104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广州港国际友好港口总数达55个,34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发展,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同时,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成为诸多国际峰会、国际会展的重要承载地。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广州平均每6天就举行1场大型国际会议,2023年12月更是连办4场国际峰会,展现广州的全球“引力”。
张光南认为,国家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对广州有着更高水平开放的定位和支持,以广州现有的国际地位和在大湾区战略下的独特优势,可以推动广州更高质量发展和更多高端要素汇聚,加快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不少专家认为,在全球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广州城市地位的提升,不仅依靠于广州对外开放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基础,更要充分发挥自身对全球高端要素的承载力、转化力。
以广州国际交通枢纽建设为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其中,南沙港作为广州唯一的深水港,开通超150条外贸班轮航线,拥有120余条“一带一路”海上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欧班列在广州站点搭建起“14出6进”共20条国际线路;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同样是全球企业选择广州的重要因素。2023年8月,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阶段,10月南沙出台广州首个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广州接连出“硬招”为在穗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法治保障。
Founders Spac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霍夫曼表示,广州在大湾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投资广州很有必要性,广州推出了许多国际商业交流的平台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能让年轻的创业家们持续发挥影响力。
“广州的营商环境改革以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标准化为方向,为市场准入、市场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促进了更多新行业、新投资的加入,良好的营商环境利于广州高质量发展。”张光南说。
(作者:吴佳楠 编辑:李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