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改革潮头 2023年深圳经济再创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吴治聪 深圳报道
2023-12-26 05:00

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从年初的深港两地人员恢复正常通关往来,到年末全球招商大会涉及投资金额上万亿元。于深圳而言,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以当前公布的经济数据预测,深圳将有望继续保持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双冠”的成绩,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有望首次破“万亿”。今年以来,深圳以有力的工作和有效的政策抓好生产、消费、投资、外贸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对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结合今年已经公开发布的经济数据,摘取相关重要事件并结合专家的访谈,对2023年深圳经济进行了回顾。

经济数据反映增长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深圳则处于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

11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比前三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深圳市工业生产、固定投资、市场销售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向好。

去年,深圳首次夺得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双冠”。当前,深圳正在全力打好全年“收官”战。尤其是随着各大城市前10月统计数据先后公布,2023年“工业第一城”的竞争态势日益明朗。

投资为稳工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工业投资增速52.9%,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3.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75.9%。

11月28日,深圳举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大会指出要完成全年工业稳增长目标任务,推动工业继续保持全国城市“双第一”。

除了投资以外,新质生产力也正成了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2023年,一个个更具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系统、产品、项目陆续诞生、落地。

例如: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已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并实现量产;直径34毫米、重量90克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首次亮相高交会;深圳以一句“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口号,吹响了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的号角……

从产业分布来看,经济增长逐渐由以工业推动为主,转变为服务业和工业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

今年前10个月,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63.09亿元,同比增长7.3%,离“消费万亿俱乐部”目标更近一步。

与2023年相比,政府的促消费政策和商家联动更为紧密,强化消费体验是重点之一。

一方面,品牌经济、首店经济迅猛发展。例如:前海山姆旗舰店、老佛爷百货华南首店、Valextra Canada Goose华南首店……

另一方面,系列消费活动把氛围感直接“拉满”。“2023广东流量消费节”、“港·潮流”购物节、“深圳福田咖啡生活消费节”等活动,正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港人“北上”消费热情再度被点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林至颖认为,大湾区多地通行的便利性,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广阔的消费思维,以产品性价比出发,在湾区内寻找合适的产品。

12月19日,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深圳市进出口累计3.51万亿元,增长6.3%,增速居全国前十大外贸城市首位。其中,民营企业约占深圳外贸三分之二的比重且保持较快增长,是外贸增长主要推动力。

深圳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流中心,这是外贸保稳提质的有力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华建议,要加快布局国际物流网络,畅通海外经贸交流合作,为深圳外贸汇集更强动能。

重大规划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3年,深圳迎来了多项国家、省级的重要规划。

12月20日,广东省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都市圈面积约16273平方公里。

深圳都市圈内城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党政主要领导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议了交通运输、生态环保、产业合作等领域重点合作事项200项,签署合作协议达28项。

“都市圈建设有三大必要条件,分别是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合作机制和同城一体化发展。”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产业之外,都市圈资源要素强化也将为东莞、惠州等带来产业要素资源集聚,为城市的长足发展储蓄更多动能。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深圳都市圈是大势所趋,都市圈建设不仅将带动GDP的可持续增长,也可持续改善人口再生产的环境,各个方面实现综合性的提升。

近年来,“双区驱动”让深圳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核心引擎,有2个位于深圳,且处于重要位置。

8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公布。

河套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汇点,面积约3.89平方公里。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委会副主委、深圳能源集团总裁欧阳绘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套合作区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制度创新,要实现创新要素在深港之间高效便捷流动。未来,两地将通过合作区“一区两园”的高度协同,加快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

《前海规划》保留了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战略定位,新增了“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高地”两个新定位。

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平台,在深圳,前海如何与河套在差异化发展中实现联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前海分院院长曲建认为,前海与河套形成了分工布局。河套只有不到4平方公里的空间,深港合作集中在创新链条的技术攻关、中试等环节,可适度地向产业化领域延伸。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更高水平开放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一直是深圳的金字招牌之一。直到今年9月,深圳市商事主体已达到413.73万户,同比增长达到6.94%,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早在2014年,深圳市就提出牢牢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发展方向,至今已经针对营商环境,迭代推出千余条改革举措。

今年2月印发的《深圳市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被外界视为深圳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

今年8月深圳推出的《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深圳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深圳市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以“组合拳”之势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推动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推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优化,不仅体现在存量企业的感知上,还体现在招商引资的成果上。

12月8日,2023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洽谈签约项目超380个、涉及投资额超万亿元。

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表示,“我们向大家郑重承诺,坚定把支持服务企业发展时刻放在心上、落在事上,全要素提供保障,全链条做好服务,全方位优化环境,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所有软硬环境的高品质和便利化,让各行各业都充满活力、蓬勃发展。”

在深圳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一直以来,土地资源的短缺都被视为深圳发展的一大瓶颈。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规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等措施,深圳不断探索适应土地资源紧张的发展模式。例如:推广“工业上楼”,让企业在高楼大厦里进行工业生产。

今年5月,全国首个全装配式“摩天工厂”——深圳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一期竣工交付。该项目可提供32.1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投用后将真正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今年以来,深圳包括“工业上楼”在内地的多项政策成果引来了全国各地城市前来学习。同时,重大区域规划落地也让深圳与周边的城市联系更紧密。

12月22日,深圳经济特区研究会2023年度第五次专题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内举行。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在会上发言时建议,各地不仅要形成合理分工,还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可盲目攀比。同时,还应招商和“稳商”并举,补链与强链并重,既要重视产业从零到一的过程,也要重视从1到100,关注其做大做强。

2023年,中国改革开放迎来45周年。这期间,深圳始终走在前列,并持续不断地发力创新,勇立改革潮头。

深圳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陶一桃认为,构建双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格局,源于45年来对外开放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同时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行更高开放的必然选择。

陶一桃表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中国社会由政策开放走向制度开放的探索与使命,失去了敢闯的精神,深圳就不可谓深圳,深圳也将失去最可贵的城市品格与灵魂。”

(作者:吴治聪 编辑:孙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