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举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产融对接暨合作对话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肖嘉 广州报道
2023-12-27 18: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嘉 广州报道

12月27日下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在广州落地实施,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管理部联合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市场监督局(知识产权局)、市社管局和市工商联,共同举办“穗助民营,蓄势龙腾”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产融对接暨合作对话会。

广州市人民政府赖志鸿副市长在对话会开幕致辞中指出,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约300万户,贡献了全市九成以上的市场主体,吸纳了九成以上的就业人口,贡献了四成的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税收。他希望,各金融机构能够抓紧谋划制定明年服务民营经济的目标及措施,持续扩投放、提规模、优结构,降成本,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断满足民营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林平副行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今年以来,在广州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资金超64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7000多户;1-11月,广州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35%和3.8%,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和36个基点。截至11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840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近34万户。

对话会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最为关心的四个主题展开,一是广州地区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措施与成效,二是中小微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如何实现有效信息沟通,三是“数字金融”怎样实现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四是“政银协企”四方如何提高协同成效,助力中小微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来自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的代表详细介绍了广州市支持中小微民营经济融资的激励政策和工具,包括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科技型企业和项目申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工作相关情况,设立广州市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风险共担破解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题等举措,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扶持政策等。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介绍,“粤信融”平台围绕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实现融资对接,已覆盖全省200多家银行2万多个网点,上架金融信贷产品4800多个,实现银企融资对接超65万笔,金额近2.4万亿元,为约26万家企业实现融资。

参与此次对话会的银行代表纷纷介绍了本行服务中小微民企的新产品、新技术。民生银行广州分行提出,该行今年新推出了三款线上化、纯信用融资产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易创e贷”、针对出口企业的“出口E融”、针对小微企业的“民生惠”,前两种产品最快可实现当天审批、当天放款。广州农商银行表示,该行坚守“做小做散”发展定位,明确了中小额信贷业务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的目标,启动实施中小额信贷业务“三千亿工程”,力争用2-3年时间,实现中小额公司信贷、普惠小微信贷、零售信贷资产规模各达1000亿元,全力推动中小额资产业务发展。

在推动“政银协企”四方合作方面,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提出,该行制定了金融特派员制度和实施方案,目前选聘了20名各个领域的“精英型”“专家型”人才作为金融特派员。这些金融特派员可根据需要,去政府担当金融顾问、去企业担当财务顾问,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知识培训、全生命周期一揽子金融方案等。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提出,该中心通过与合作银行在某国家级企业孵化园区共建金融服务站,派驻“金融顾问”,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引导金融服务下沉,探索“园区+产业+金融”新模式,有效服务当地经济联社、中小微企业、商铺等各类经济主体发展。广州市政企沟通服务中心提出,其已经实现全市11个行政区全覆盖,依托实体平台重构高效政企沟通机制,创新培育“一会两员三联四日”工作品牌,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沟通,不断探索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广州实践,推动解决营商环境“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话会开始前,12家银行分别与12家民营企业签署授信协议,与12个商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和综合性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广州地区中小微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广州市金融系统将继续营造更好的金融环境,提振广州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积聚发展势能,同时为新一年的工作起好头、开好步。

(作者:肖嘉 编辑:萧北)